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科普营养】美国儿科学会:吃鱼、服用鱼油/DHA的利与弊

发布于 2019-10-14 · 浏览 2873 · IP 北京北京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213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美国儿科学会:吃鱼、服用鱼油/DHA的利与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今日份心灵鸡汤。

看点速读:

???? 何时开始添加鱼虾?晚于1岁添加能预防过敏吗?

???? 使用鱼油补充剂能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吗?可以放心服用吗?

???? 多吃鱼虾能让孩子变聪明吗?

???? 进食鱼虾蟹贝的危险知多少?

鱼虾贝蟹,是很多家长的心头好,在大家心目中,它们是高蛋白、高DHA、低热量、低胆固醇的美食界C位明星。更何况,有老话赞誉之:“多吃鱼变聪明”。

正因如此,在营养问诊的过程中,总会听到家长们夸耀自家宝宝饮食有料:每天会有一顿鱼或虾,天天不落。言外之意要告诉医生和营养师:宝宝的饮食安排了足量的“高营养益智益脑”食材,请放心。

然而,真的无法100%放心,至少我不能。

硬币有两面,鱼虾贝蟹的营养意义亦然,它们确实具有开篇说的那些优点,特别适合于有瘦身减脂需求的现代成年人。但同时,它们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既往文章中科普过的重金属(尤其是甲基汞)残留隐患(多吃鱼,它能让你变聪明——稍等,你确定你吃对了?),再比如,相比于牛肉这类红肉类,水产的铁含量相对不足,因此不及红肉那样更利于辅食添加期对铁元素有较高需求的小婴儿们……

今年6月份,美国儿科学会AAP在「政策指南」版块发布了一篇技术报告,针对鱼虾蟹贝对儿童健康的益处、风险及可持续性进行了回顾分析和汇报。今天,就请随我一起了解一下其中家长们最关注的点(只是报告中的一部分,其余部分更适用于临床工作者参考):

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

“鱼虾容易过敏,1岁以内不要给孩子吃”,这一观点已经因年代久远而深入老一辈心中并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事实上,近十年来,这一老观念早就被推翻和更正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相关大型研究发现:

1岁以内及时并规律添加鱼虾类(一周两次左右),反倒可以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包括: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并且,这些研究中的添加年龄,都是在宝宝满9个月之内。

美国儿科学会在2008年也对相关指南做了修改更新,建议不要推迟鱼虾类辅食的添加时间(也就是跟其它辅食添加时间一致)。理由是:缺乏足够证据证明推迟到1岁、甚至3岁后添加对宝宝有益。当然,人家也很严谨客观地声明:有待更多靠谱研究证明鱼虾添加时期、添加量和频率与过敏性疾病预防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对于高危宝宝(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宝宝们)。

n-3 多不饱和脂肪酸添加剂对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

这里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添加剂,指的是大家常说的鱼油——这也是一个存在长期争议的话题,无论是妈妈在孕期补充鱼油,还是宝宝在出生后补充。

有学者认为补充鱼油有助于降低宝宝在不同阶段不同过敏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也有研究认为差异不是特别显著。

造成这些争议的重要原因是,鱼油补充剂存在两个可能无法规避的问题:含量标准化问题,以及产品声称的含量与实际含量可能不符的问题——毕竟这类补充剂多为非处方补充剂。另外,很多研究中使用的鱼油补充剂剂量较高,孩子们的接受度和耐受性差强人意,自然也就干扰了研究结果。

在以上关注点之外,还有一件事不能忽视:鱼油补充剂不是一点儿副作用都没有。例如可能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另外,如果选择补充剂补充,最佳引入时间尚需明确。

屋主老阿姨用大白话总结一下就是:受产品质量、剂量、可耐受性等多个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通过补充鱼油来预防过敏的有效性待定,请勿乱补,有条件的还是吃鱼虾更妥。

与神经及认知发育的关系

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二碳六烯酸(也就是大家熟知的DHA),是各位家长朋友最关注的营养素。它与大脑和眼睛的生理构成密切相关,一部分人甚至认为多补充DHA就能让宝宝更聪明。

AAP在这一部分的讨论里,并没有给出最终结论。原因很简单:来自各国的研究结果,未能得到统一的结论。这些研究大多针对孕期的DHA补充,有通过直接吃鱼补充的,也有通过服用DHA补充剂强化的。结果参差不齐,有说可以提高出生后孩子的认知学习能力的,也有说相比于安慰剂并无特殊效果的。这可能与不同地域和人群饮食习惯的基线值高低(也就是普罗大众是不是都爱吃鱼,或者都不怎么吃鱼)有关,也与依从性有关。

不过,毋庸置疑的一点是:孩子聪明与否,真的不是DHA来决定的,它是一个综合因素影响的结局,而后天环境因素其实是主导。这在既往的文章中有过分析(孕期补充DHA提高后代智商?2017最新研究结论让你欢喜让你忧!)。

与行为及心理健康的关系

如此说来,DHA对于大脑发育是不是不具重要意义了呢?

显然不可能无足轻重。美国儿科学会去年推荐的11种脑发育营养素中(【美国儿科学会】2018新政:强荐11种脑发育关键营养素,1000天后难补救),DHA是被列入其中的。因为,来自动物实验的大量证据确凿证实:在妈妈妊娠期或孩子出生后早期(也就是生命早期1000天内),如果存在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严重缺乏,会对发育中的大脑产生深刻的不利影响。

这些观点听上去是不是很像坐过山车?——你可能心生疑虑:剧情怎么这么快就反转了?所以DHA与脑发育和聪明才智到底有没有关系?

先别激动,剧情的反转并没有停止。上面说的是来自动物试验的结果,真落实到人类儿童的观察研究中,情况又不一样了:虽然这些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体内水平较低与认知和/或行为问题相关,但是,目前有关使用补充剂来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障碍或抑郁症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虽然有帮助,但效果很有限。

对血脂的影响

给孩子们补充n-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帮助降血脂吗?答案是:不清楚!因为现有的研究非常有限。

对血压的影响

还是那句话:针对儿童的影响,缺乏充分的研究(虽然某些研究发现补充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会导致儿童收缩压的增高)。

风  险

鱼虾蟹贝的潜在风险

首要危险——甲基汞污染。这也是强烈建议孕妈妈们避免在怀孕期间大量频繁进食某些鱼类的原因。摄入太多甲基汞含量高的鱼虾贝蟹类,不仅可能诱发早产,还可以导致宝宝出生后的记忆、注意力、语言、智商和视觉-运动技能下降,毕竟对甲基汞最敏感的器官是大脑……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是一类有机化合物,在动物体和人体内可以生物积累,并在食物链中被生物放大。

多氯联苯(PCBs)——它会对发育中的胎儿和出生后的婴幼儿产生不利影响,比如低出生体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肥胖、哮喘、运动和认知发育障碍、智商降低等等。

【爱心提示】:

甲基汞主要储存在水产类的蛋白质中,而POPs和PCBs都是脂溶性的物质,集中在鱼虾贝蟹的脂肪组织中。所以,去除鱼虾蟹类的脂肪(比如鱼肚子里的油、虾头里的虾黄等),同时避免煎炸的烹调方法,可以相应减少接触量……其它动物肉类同理,比如牛肉(POPs和PCBs在肉类中的浓度也是非常可以的,甚至可能比大多数鱼类高)。

淡水鱼受污染情况并不亚于海鲜。这也是为什么一开篇我就强调不要过于频繁给宝宝进食鱼虾类的原因——工业排污问题是全世界范围的担忧,而不仅限于美国,AAP 报道美国淡水鱼的甲基汞、多氯联苯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情况堪忧,我们的情况估计乐观不到哪儿去。

个别贝类和鱼类会被藻类产生的毒素污染,从而引发中毒症状,包括:失忆性贝类中毒、腹泻性贝类中毒、神经毒性贝类中毒、麻痹性贝类中毒等。虽然发生率并不高,但还是要小心,因为这些毒素的“能力”基本不受烹饪的影响。

如果给孩子们吃寿司或生鱼片,还有可能导致寄生虫污染……这个就不用细说了吧?大家都知道。所以,最好不给孩子吃生食的鱼虾~

最后,呈上我的个人总结:

① 正常添加鱼虾、每周两次就够,不要太多太频繁。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而言,哺乳妈妈自己吃鱼虾就能满足宝宝需求。如果发生了过敏反应,请咨询儿科医生和营养师,考虑是否需要摄入补充剂,以及通过谁服用来补充。

② 真的别指望通过吃鱼虾来变

凡事皆有度,没有什么神奇食物,除了母乳

喜欢记得点赞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873

回复19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