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跨专业考博(上海交大):麻醉→外科——我的快乐和委屈,记心路历程和跨考经验

普外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19-08-18 · 来自 Android · IP 上海上海
2.9 万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33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5年前在丁香园开始书写自己的考研经历和读研感想,在研版也小有人气了,如今时过境迁,是时候记录一波这次跨专业考博的心路历程和跨考经验了。后续可能会写很多内容,所以我就根据情况发帖吧,一些愚见,还请轻拍。

简单地介绍自己的情况2009年-2014年普通211麻醉+英语双学位本科,2014年-2017年上海某211麻醉专业硕士(不带规培证的专硕),2017年-2019年上海某三甲麻醉规培(7月份已辞职)。2篇SCI一作(3+一篇,1+一篇),一篇核心。有2年海外实验室经历。

目录

一、时间线

1. 2018.1-2018.9 信息采集

2. 2018.10-2018.12 报名

3. 2019.1-2019.3 笔试准备

4. 2019.4 第一轮复试

5. 2019.5 第二轮调剂复试

二、事件线

1. 为什么换专业?我的快乐和委屈

2. 换专业的难度简析

3. 其他

---------------------------------------------我是分割线---------------------------------------------------------

一、时间线

1. 2018.1-2018.9 信息采集

建议:与考博相关的所有电子资料(包括报名照片、考试资料、个人简历等)一定要单独制作一个文件夹,细心分类和整理,后续可以省不少事。

去年年初的时候已经有换专业的念头了,或者说这个火苗很早就已经埋下。既然铁了心要跨专业考博,那就开始看意向学校的招生简章,有些出的早的就有当年的简章,有些出的晚要后面才有,出的晚的就看一下去年的,不管何如,意向学校的招生简章一定要仔细研读。

我去年在上海某三甲麻醉科规培第二年,落户在上海,所以主要研究的学校都是上海的院校:上交、复旦、同济和海军军医大。此外外省的学校我看过北大、北协和、华中科大还有浙大。研究过各个学校的招生简章后,我整理了几个学校的报名时间。(PS:这里有一个关于北大的。北大的报名时间简章里虽然写的是10.15-12.09,但是北大是需要提前邮寄材料的,我印象上大约是11月初就截止了材料的寄送时间,所以想考北医的小伙伴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寄送时间。PPS:北京院校的报考时间都偏早,我印象上协和材料寄送时间是8-9月?反正很早,有误差还请见谅。)上海的院校基本在10-12月开始报名,材料有些院校在网上提交就好,有些要跑实地/寄送,反正根据招生简章来呗。

考博和考研最大的区别对导师会有一些挑剔。考研的心态就是“考上就行,读谁的都可以”。考博是经历过某些“变态”(小)老板(其实我的老板特别好,我的小老板对我要求很严格,所以有些时候压力一大就会些逆反心理;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对有小伙伴在读研期间遇到很“变态”的老板),有了此番洗礼,很有必要对导师进行一些深入的研究。

厌倦了麻醉,主要的原因还是想进入外科的大门,去探索人体解剖和手术的奥秘。根据近年来的经验和朋友们的建议,我最终决定转行泌尿外科。作为泌尿外科的圈外人,想了解导师的手术水平、手术性格和人品还是很困难的,想获得他们的联系方式也不算特别容易。总之,导师的科研能力(明面上的文章发表)是可见可查的,但是科研能力(有各种小老板、博士后、合作机构、公司等辅助)却无法了解;导师的手术水平、性格和人品大约可以间接地询问一些搭过台的老师;联系方式一般都只有邮箱,我基本上就依赖pubmed和知网数据库去寻找各大导师的邮箱。

知晓了意向学校和各大导师的情况后,我就开始后续的工作了。

2. 2018.10-2018.12 报名

报名必然是需要确定博导的,所以我就开始进行了邮件海投,基本上上海有学术型博士名额的泌尿外科的老板我都有投过邮件。自己硕士学校只是211,想着自己博士学校杀入985,所以海投邮件针对的是上交和复旦的泌外博导。最后大约投了10多封邮件吧,只有一个博导回了邮件留了电话。尽管如此,我还是在麻醉科请假+夜休的时间去拜访各大医院的博导,见了一批博导,他们的意见有好、有坏,也有中性。好的意见就说不介意跨专业,只要考试成绩优异就肯录取。中性意见就比较在意跨专业,并提出我会在同行评议中被截胡(指的应该是申请-考核制的综合评估环节)。差的意见当然就是直截了当地拒绝非泌尿专业的学生报考。最后我联系了那位给我留过电话的博导,他人真的很不错,我去他办公室聊了5-10分钟,他也存了我的电话号码,互相加了微信,告知我回去好好准备英语,复习好《黄家驷外科学》里面的泌尿外科章节。

回去后我又仔细研究了他的研究方向,也让家里人帮我稍微参谋了一下,最后报考了这名导师。

上交这边要上传的材料还是很多的,对于我这样的跨专业考生来说,最费事的两项材料:①推荐信。②科研计划书。

首先,有不少院校对推荐信的要求是2封报考专业的博导推荐信,这是我报考最困难的一环。不过庆幸的是上交对博导推荐信的要求是一封必须来自其硕士导师,另一封也没有说明是否需要是报考专业的博导推荐信,所以我最后的推荐信都是让自己原科室的老师帮我写的。去年上交的推荐信不可以打印下来再交给博导签字了,需要留取推荐人的电子邮箱,系统会向推荐人里的电子邮箱里投递邮件,要求他们在邮件里写好推荐信并返回交大的报考系统中。换专业算是一个有较大风险的动作,毕竟原科室还是花了较大的经历来培养我的,轻易地同意自己离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听说自己科里有些主任是极力留住自己的学生的,所以在和原导师沟通之前我心里还是很虚,也生怕他的不理解。庆幸的是,我的硕士老板支持我最终的选择,也帮我提交了推荐信,感恩。另一封推荐信我也让科里的一位博导帮我提交了,反正上交这边的招生简章里并没有明确说明推荐人必须是报考专业的博士生导师。

至于这份跨专业的科研计划书,鉴于我有写基金的经验,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不算特别困难,就算是跨了专业,去研读一下报考导师的既往论文和报考方向的相关论文,了解一下他们选用的临床样本、动物模型、细胞模型等,基本上一份简单的小标书还是能写出来的。当时我一边上班,还和同事一起投了两份稿,一边撰写科研计划书,终于在报名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交了报名费后就完成了报名。

既往的考博攻略都提到了不要只报考一所学校,鉴于上海的院校都定于3月的第二个周六考核英语,所以我还报考了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至于北京的院校,我错过了北医的材料寄送时间,就放弃了。浙大这边感觉说明不够详细,所以也没有报考。

华中科技大学的推荐人是需要报考专业的老师的,不过副高就足够了,我当时从认识的朋友那边要来了本院泌尿外科副高的手机号。鉴于华科这边在考试前不需要对推荐信进行仔细审核,所以我只在网上上传了推荐人和推荐理由、电话号码就过了这关了。至于那边的科研计划书,我就使用了报考上交的计划书。

68 335 4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8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