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 新人混级

发布于 2019-06-20 · 浏览 670 · 来自 iOS · IP 山东山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5 年零 32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①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缺氧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白三烯、前列腺素F2a 和血栓素增加,可使肺腑血管收缩。目前研究还表明缺氧可使内皮源性收缩因子和内皮素释放增加,对肺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而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如一氧化氮生成减少。以上体液因素的变化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起重要作用。此外,缺氧亦可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


   ②高碳酸血症时由于H+ 增加,使肺血管对缺氧收缩敏感性增强,亦致肺动脉压增高功能性因素在肺腑动脉高。功能性因素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经过治疗,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纠正后,肺动脉压可明显降低。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①慢性及支气管周围炎累及邻近的小动脉,引起血管炎,导致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②肺气肿时肺泡内压增加,压迫肺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的毁损,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超过70%时,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大,肺动脉增高。


   ④慢性缺氧所致肺血管重建,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肥大,纤维组织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以上因素均使肺血管阻力增加。


   (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增加: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致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阻力增大。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而导致水钠潴留,缺氧使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而加重了水钠潴留,均可导致血容量增多。以上因素均使肺动脉压升高。


   临床上静息时若肺动脉平均压≥20mmHg(2.66Pa),为显性肺动脉高压;若静息肺动脉平均压<20mmHg,而运动后肺动脉平均压>30mmHg(4.0kPa)时,则为隐性肺动脉高压。


   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循环阻力增加后,右心发挥其代偿功能而致右心室肥厚。随着病情进展右心室逐渐失代偿,右心排血量下降,舒张末压增高,导致右心室扩大和右心衰竭。肺心病患者有少数出现左室肥大甚至左心衰竭,这可能是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等因素所致左、右心室损害之故,亦可能由于伴发的高血压或冠心病等所致。


   3.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缺氧的高碳酸血症尚可损害其他重要器官,使脑、肝、肾、胃肠道等发生病变,引起多脏器的功能障碍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670

回复11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