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亲身体会
《伤寒论》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麻黄三两(去节,味甘温) 桂技二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一两(炙,味甘平) 杏仁七十个(汤去皮尖,味辛温)
这个麻黄汤这个药非常简单,麻黄这个药配伍桂枝啊,发汗相当的厉害,那么配合杏仁呢,它定喘,这个杏仁咱们都知道了,起下气定喘的作用,这个甘草呢也缓急迫,喘病本身就是急迫的征候啊,那么尤其这个疼,身上无处不疼,这个甘草也缓痛啊。那么这个方子就是太阳病,要是也发热,头痛,身疼,骨节疼痛,没有汗而喘”的话,这样的太阳病,必须要用麻黄汤,这与前面的桂枝汤是截然不一样的。咱们一般说呢,桂枝汤叫表虚证,是阳虚,阳证中的虚证,那么麻黄汤呢,叫表实证。
本人最近几日出现麻黄汤证,发热头痛,恶寒恶风,身痛无汗,颈项部为显,咽痛明显,咳嗽胸痛,咳黄浓痰,遂给自己开了4付麻黄汤加减,具体方药如下:
蜜麻黄10g 桂 枝10g 杏仁10g 白芍10g 桑白皮15
桔梗12g 牛蒡子10g 薄荷10g 石膏15先
方解:取麻黄汤发汗解表之意,考虑咳嗽气喘明显伴发热,加予石膏,取麻杏石甘汤之意清肺平喘,并加予桑白皮清热化痰,考虑咽痛,予桔梗、牛蒡子、薄荷利咽。
麻黄汤服药后的亲身体会:麻黄汤的发汗力强,服药后很快就可汗出,但麻黄用量不可过大,10g麻黄用量太过,服药后汗出难止易伤阴,且麻黄具有“兴阳”作用,麻黄对阳气的作用重在“宣”, 其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宣发卫阳、宣通心阳、宣振肾阳。其宣通心阳作用很强,服药后10分钟出现心慌心悸,心率100次每分左右,并伴有胃脘部灼烧感,第2剂开始减为5g,心慌心悸症状明显改善,但仍有口舌麻木等感觉,可能与煎煮方式有关,原文中是这么写的: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但其实这个麻黄汤的煎服法,也是要先煎麻黄,把上沫子去了,煮这么一两沸就行,然后把旁的药搁里头再煮。还有就是我没有用甘草、姜枣去调和药性可能也有关系。
4剂后,现汗自出,身痛发热不显,但咳嗽有所加重,考虑表邪已解,但咳嗽加重,后续考虑麻杏石甘汤为主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