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试395已录取,2019北医学硕753复习经验(附17-19年真题)
大家好哇,我是Alicia。备考前看了许多学姐学长们的备战经验帖,收获良多。自己借鉴了部分经验后,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跌跌撞撞也坚持下来了这大半年的时间,顺利完成初试,尽管成绩暂不可知,但也获得了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小方法,同样也做了许多让我扼腕不已的错误尝试与时间的浪费。现在终于有机会能将它们一一梳理,分享给大家做参考,希望对你有一些帮助。
(2019.02.15备注更新:初试成绩已出,政治67英语76专业252,总分395,学有所得,努力有了回报,幸福!
2019.04.28更新备注:前几天出了拟录取名单,意料之内的找到自己的名字,意料之外的发现自己居然是专业复试分数最高。一路走来,几多艰辛,几多挣扎,有幸被导师录取,开心溢于言表,感谢定下心的自己,感恩一切。)
首先明确的是,我们是为了[考研专业课过线且高]这个具体目标进行学习,也就是说这是个实打实的应试学习,应所有的考试都是一个思路,先知彼、再知己。知彼,要求了解考试相关的所有内容,考什么、怎么考、考到什么程度、如何备考、别人有没有相关经验可以借鉴;知己,自己面对考试项目的基础如何,备考优势、备考劣势、备考中可能碰到哪些问题与备用解决方案。这样在开始前就能对你的对手和你自己有充分的认识,拥有全局观,碰到某些困难的时候就不会陷在那一个小坑里不能自拔,而能从更高水平整体层面来分析问题并解决。
所以按照上面的思路,我将对以下几个部分进行介绍:
一、考试简介
1.科目构成
2.题型构成
3.历年真题
4.教材教辅
二、个人经验
1.个人基础
2.时间分配
3.神助与神坑
鉴于我在考完试之后就迅速陷入吃喝玩乐咸鱼葛优躺的状态中,备考过程中被治愈的差不多的拖延症又有一些复发的迹象(这也都考完有小三个星期了我才开始写这个东西的原因,原本是准备考完后3天内迅速解决的,捂脸????),更新可能会比较慢,所以会用写完一节发一节的形式呈现,嘿嘿嘿嘿。
(2019.02.01备注:已将所有正文内容合并至一楼中,大家在看到后面楼中又有相同内容出现时不用惊讶)
2020.03.04更新备注:已发布复试经验贴,详解北医复试各环节备考要点,重点搞定医学英语(听力、口语、笔译、视译)&专业面试,指路→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42897286
一、考试简介
1.考试科目与章节
753临床综合研究一的考试科目为医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在北医官方的考试大纲中给出的考试章节范围如下:
>*医学生理学*:研究方法、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排泄、神经、内分泌、生殖等。
>*生物化学*:研究方法,糖、脂、蛋白质、核酸和脱氧核酸的结构生化、代谢生化,分子生物学等。
>*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细胞质膜、物质的跨膜运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膜泡运输、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骨架、细胞核与染色质、核糖体、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自噬等。
基本上就可以说是——/书上有的章节,我都要考哟/[围笑]。而通过对17-19三年真题进行分析也可以了解到,命题老师确实是按照这样“雨露均沾”的想法在进行考试命题,几乎没有哪个章节是没有被涉及到的(即使是大纲“考试范围”之后“掌握与了解”部分中未曾涉及的章节,如线粒体这一章,也都进行了考察)。这也就确实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重点突破*的同时,千万不能忘记*整体推进*(突然毛中特哈哈哈哈)的重要性,有些东西不求你一字不落的说出来(比如17年考的[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19年[介绍细胞生物学中常用的5种模式生物],这些几乎都不是),但一定要脑子里留下点什么,这样不至于在看到的时候一下子蒙住完全不知所措。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这三门科目是严格按照1:1:1的方式进行分值分配的,也就是说每一门的配分都为100分,
> *试题分值*:300 分(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各占100 分)——考试大纲
如果想要获得总分220分以上,平均每门都要在70分以上才行,这一点就和专硕考生的西医综合有较大区别。在西综备考中,生化是一门知识点零散且难记但同时占分较少的小科目,花费的复习时间最多不会超过2个月,但在753中则不能用这样的心态对待生化或其他任何一门,EVERYONE COUNTS HUGE。
2.题型构成
同样祭出官方考试大纲:
> *题型结构及比例*:
> 题型结构必须包括主观题和客观题两大类,所占比重由各学科专业视具体情况而定,
> 如: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约占 10% 或 30 分
> 名词解释 约占 20% 或 60 分
> 简答题 约占 40% 或 120 分
> 叙述题 约占 30% 或 90 分
再按照这三年的考察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可以进一步得知:
选择题 共15题,每科各5题,每题2分,共30分
名词解释 共12题,每科各4题,每题5分,共60分
简答题 共6题,每科各2题,每题20分,共120分
叙述题 共3题,每科各1题,每题30分,共90分
过去三年中,选择题均以单选题的形式进行考察,叙述题在17、18是采用4选3的方式进行测试,19年改为只有3道题,不再具有选择空间。
按照我自己对真题的感觉来看,
选择题考察面广且细,但好在占分不大,就算偶有失手也不心疼;
名解出的中规中矩,基本是各章节中的重点名词,很少有偏题外题(不过这里有一个例外和一个特例——17年考的/生物显微镜/没出现在任何一本教材中;而17-19三年里都重复考了/自噬/这个名词,北医亲闺女一样的待遇。这也提醒我们一定要仔细研究真题,研究命题老师思路,同时确保出曾经过的题都会做,别犯/明明看过但心想这铁定不能考就不背了吧/的傻错);
简答请翻阅应试习题集;
叙述全是综合性强的类型,动不动就让你列什么什么的分类,比如将激素按照化学类型分、神经递质分类、列细胞死亡类型与细胞周期检查点,它们还都是重点章节中分开讲的重点内容,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3.历年真题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应该对753有了初步了解,不过不举????的讲解都是耍流氓,历年真题作为所有考生心中的白月光与大栗子,一定是要被认真对待认真分析的。下即17-19三年真题,其中17-18/(图1)/为根据学长学姐们的回忆整录而成,19/(见图2及附件1)/为我自己的回忆的版本,有一定缺漏,大家可以结合其他站友的回忆整合成完整试题。
·图1
·图2
4.教材教辅
北医官方没有给参考教材,之前的学长学姐们都推荐的是北医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教材系列的《医学生理学(第3版)》、《生物化学(第3版)》、《医学细胞生物学(第3版)》及其配套应试习题集,主编分别为管又飞老师、李刚老师、安威老师,如图3、4,
·图3
·图4
对于生理生化来说,这一套书没有任何问题,但*重点重点重点*是!!!细胞生物学*不要*用这一版!*一定要用*北医出版社出的*杜晓娟*老师为主编的那一本细胞生物学!即图5。
·图5
在对照大纲进行复习的时候,用安威老师那版书我满脑子都是问号,有很多小title都是找不到或者是需要费大力去自己整合才能知道的,这和生理生化那种轻轻松松大纲-课本全配套的感觉完全不同,我就把市面上能找到的细生课本都买了回来,包括主编为翟中和老师的那本,发现杜晓娟老师的这本才是北医真爱(翻开编者表也能发现,这一版基本就是全北医教师阵容,自己人出的题自然是按照自己人编的书来走的),用着这本书你才知道什么叫做复习顺畅如飞。
教辅用这套《应试习题集》就完全可以。其中生理学,U KNOW WHAT,小声说(大题小题都出在这里面)(假装没说出来),TK待遇,一定要对着认真背。生化细生的习题册没有这么高低位,但用作备考练习其实也完全够用,而且对着背题其实也有大几率碰上(原题)(继续小声说)。这个是我通过分析17、18真题加上19考试中感受得出的结论,在此附上我做的17-18真题分析/(见附件2)/,推荐大家自己做一下(反正体量也不大),这样能真正对考什么有着更为直观的认识。
至于其他的教辅,比如北医出的轻松学习系列、黄皮书、助记图表与口诀,蓝基因的基础讲义、考点定位、真题分类,我都买来了并看过并做了一部分,对于应试来说针对性不如应试习题那套精准,但如果大家学有余力想多做一些题增加知识面,倒也可以买来做做。
其中比较推荐:
蓝基因的真题分类(可能需要在同名app内购买),选取的都是过去20年里西综考过的选择题(当然对于753来说有用的只有生理和生化),哪些是高频重点,做的时候就清清楚楚;
蓝基因的辅导讲义·基础部分,与刘忠保老师的课程完全适配,先讲框架再细究知识点,后面附加知识扩展与真题,并且有许多整理好的知识点图表,实用性高。
不推荐:
轻松学习系列,题库和真题重合度低,且大题没有参考答案,做完一脸懵“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做什么”;
助记图表与歌诀系列,有一部分图表做的也还行,但几乎能被蓝基因的辅导讲义包含,歌诀部分就是完全的鸡肋,为了歌诀而歌诀,实用性低。
以上就是这次经验贴的第一部分啦,由于我刚开始使用bear做的排版,直接复制过来之后丁香园的系统不能直接识别相应快捷编号导致会出现比较多的*/>等符号,尽力改了一部分,留下一部分作为标注,可能会稍稍影响阅读体验,还请各位包涵。
——————————
二、个人经验
嘿嘿嘿,我胡汉三(终于????♀️)又回来了!
在这一部分我会先简要介绍一下我的基础情况,以及以此为基础做的时间分配,之后会先流水账介绍一下我整个备考过程中做过的尝试,最后总结一个个人红黑榜给大家作参考。今天就先完成前两个部分的内容输出,后面的依然随缘更新????
1.个人基础
我是14级学生,学校学习氛围不算浓,加上自己并没有将【学好学强学高】作为大学目标之一,而是随缘在北京城内到处跑认识各式人、做各种感兴趣的没经历过的事,心野的厉害,学习当然只能半吊子咣当。
大一大二时学完生理生化,期末考试都是用考试前最后三二一天【疯狂背老师和学长学姐画的重点】的绝命复习法突击完成,考前(低效)通宵是我考试周标配,所以在两三年后脑子里对这两门科目的内容没有一丢丢印象是个必然结果;而细胞生物学,则完全没出现在我的本科课表内;政治,每次听到各位政治老师照本宣科读课件时脑子里都疯狂跑火车并狂刷手机,从未完整听完一节课;英语是我的唯一常规优势科目,心里不慌。
因为在大四之前都是这样三分钟热度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型学习,原本计划的出国读书因为[被不符合自己预期的过弱的自我管理能力疯狂打击信心]而无限延期,毕业又步步紧逼,到底要做什么就成了我一定要解决的大问题。各种机缘巧合下,我进行了6个月的工作,在18年4月底离职,这段工作经历让我对毕业直接工作这一选项也并不够看好,于是决定毕业后全脱产复习半年备考19年北医研究生。
而我(抱着考研真题不做白不做的想法)报名试水考了一次18研究生的结果基本也能完全反映我在考试5门科目上的掌握情况,分数如下:
政治49,英语70,临床综合研究103;总分222,排名22(排名为所有报考北医几个分院内该专业的学生间排名,我当时报考的专业是医学技术)。
在考前除了划水背了不到一遍考研单词、专业课政治完全无涉及的情况下,这个分数就很直观的告诉我:
1、英语不用额外分配大量时间进行学习,平时偶尔拿真题练练手保持熟练度就好,不翻车就是赢;
2、政治需要早入手拉长线,从零打好基础,重要程度高于英语低于专业课;
3、专业课在狠拉我总分且对自己来说完全是个生人,必须花大工夫解决,务必让自己看到它们中任何一门都比看着自己男朋友更亲切(大误)且熟悉。
2.时间分配
在这样的自我基础分析之后,加上对之前看过的学长学姐经验贴中的内容进行整合,我初步的时间分配计划为:
7-8月,一轮复习,基础学习
目标:将生理生化细生的课本过一遍,留有基本印象;政治跟着基础课混眼熟;英语不考虑。
配套课程:生理——蓝基因-刘忠保老师的基础课
生化——研大-刘不言老师的基础课
细生——安威老师《细胞生物学》课本自学(后转用杜晓娟老师主编的那本)
政治——研途-徐涛老师基础课
9-10月,二轮复习,整合学习
目标:生理生化细生笔记整理、重点内容标注;习题册题做完;如果OK,西综生理生化题做完;政治模拟题做完;英语大概背一下作文范文。
配套教材教辅:生理生化细生——《应试习题集》、《西医综合真题详解(蓝基因)(大概是这个名字)》
政治——《考研政治通关优题库(习题版)》
英语——《王江涛考研英语范文背诵》
11-12月,三轮复习,冲刺学习
目标:所有科目进行真题模考,查漏补缺;疯狂背诵疯狂背诵疯狂背诵到自己和知识融为一体(并没有)。
配套EVERYTHING:全部自制????
而这个时间分配计划及配套课程与教材教辅在我实际复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太大的纰漏,基本是成形可用的。经历了几次小内容的调整,包括但不限于(自己被庞大的复习计划压倒过度划水导致)计划有不同程度的向后拖延(划掉)、细生教材转用杜晓娟老师主编的《医学细胞生物学》(这个很重要!)、按照记忆曲线在11-12月添加了几轮背诵计划(之后会提及)等。
——————————我是分割线——————————————————————
以上就是这篇经验贴的第二部分啦,希望大家从中能有所得~
——————————再次分割———————————————————————
卡着一月份的尾巴,我终于要发完这篇帖子的最后一部分啦~草稿早已打好,可怎么修改都显得十分冗杂,想了想怕是这个主题“红黑榜”的原因,原本这便是包罗万象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中我会列举我在备考初试时所遇到的神助与神坑,大家按需查找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祝阅读愉快~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3.神助与神坑
3.1红榜——助力
I.能松能紧的心态
心态在这里特指面对考试的心态。心态是个很玄妙的东西,你总会(盲目)觉得自己是能调整好自己心态的,该冷静冷静、该紧张紧张,该做什么事就做什么事。但就我个人经验来看,很难。心态和情绪息息相关,情绪又由事情引发,备考途中总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与疑虑,恐惧、焦虑、忧愁、愤怒,这些负面情绪就总时不时出来找你麻烦,甚至有的时候自己突破了一个难的知识点过度狂喜也一样会带来这些。事情引发情绪,情绪带动心态,大多数时候不是你不想调整好心情,而是事情直挺挺的来找你,你躲不开。这种时候,坏的事情让心情变糟的同时很容易把自己面对考试的心态也带歪。对于心态,这六个月里对我帮助最大的有这么几点:
·“好队友“——如果你和我一样,自律性可能没那么强,心态也很容易被带跑,那么一个好的研友能在你昏昏欲睡/玩的肆无忌惮/目标缺失/心态垮掉……的时候及时拉你一把,把事情带回正轨。有时他/她甚至什么都不用做,只是坐在那里便能提醒你要做的事情究竟是什么,在你心里设了一条弦。我的队友是我之前便关系很不错的高中同学,之后也一起在北京上学,机缘下都要考研,便相伴早七晚九。六个月里她无数次点拨着我,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我背书背的焦头烂额大呼“完了要背不完了咋整咋整”的时候,她对我说:“我现在不考虑背不完了要怎么样,我只想着怎么才能背完它”。这句话我现在复述的时候仿佛特别轻巧,但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突然获得了一根定海神针的感觉,尽管我最后也有一些东西没能背到背完,但稳定心态后我知道每多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进行有效的背诵,我就多一分机会。so,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找一个你信任的人,一起组队吧!
·“规律观”——复习考研科目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怀疑自己,“F,我怎么这么笨就是看不懂/学不会/背不下来啊”、“为什么背了三四遍还是忘啊”、“为什么背得好好的做题就是不会啊”、“为什么我就是早上起不来床啊”、“为什么我这么弱啊”、“我是不是要考不上了啊”,以及“为什么我这么容易自己怀疑自己啊!(扶额????♀️)”。真正开始备考,我大概每2天怀疑自己一次,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考研,甚至就是不适合学习,他们是不是和我八字不合。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规律观”,就是说你要知道,这些都是规律,这是做这些事原本就会出现的问题,这些是所有人都会碰到的,所有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不单你一人。考研科目就是很难,背了东西只要复习不到位就是很容易忘,早起晚睡就是很反人性很不容易操作,学过很多遍的东西如果不做练习就是不会做题,几乎所有人都会在最后两三个月不断摇摆觉得自己最好的路可能不是考研etc.考研路上就是这熊样,放心的接受这熊样的生活,找办法解决,解决掉了你就是牛,解决不掉也无所谓,和它一起相爱相杀活到最后只要在考场上认真写完最后一个字你一样是赢。此处一定要推荐徐涛老师对于规律与心态的一段阐述,受益匪浅,⬇️
·“提早”——提早打算提早计划,心里有时间表不慌。在当天告诉你你要在20分钟后做一个演讲,和提前一个星期就告诉你你要在这时候做演讲,你在演讲时的心态肯定不一样,一个是赶鸭子上架的慌乱,一个是多多少少有些准备的更稳定一些的心态。用甘特图或其他任何一种方式列个时间表,经常翻出来提醒自己在某段时间有怎样的任务与需求,然后一一解决。在这种提早打算中,提早20分钟势必也比提早10分钟强。尽管计划会一直变,但这种“你对事情的进程有清楚把握”的心态,会给予你很大的力量。我当时做的第一轮计划的草稿甘特图已放在附件中,见“剩余任务汇总.xlsx”,文件中不仅包含我的长期规划,也有短期背诵计划,尽管最后都有很大幅度的调整,但主旨思想都是不变的。
II.了解你自己
了解你自己是我在第一部分知彼知己中就已经提过的,现在再提是想将知己的范围在扩充一下。在这里,知己不仅要求你了解你和考试之间的孽缘,还要真正摸清你自己的特性、喜好与厌烦,然后能力范围内顺着自己来。比如说:
·“睡眠”——人活在世总要先摸清自己的生物钟喜欢的是晚上睡多久再讲白天要干嘛怎么干。尽管生物钟清醒睡眠时间前后可调整可适应,但所需的最低睡眠时长几乎变化不大(此处不包括通过计算睡眠周期时长而一睡睡几个周期的情况)。有的人就是每晚只睡4小时白天就能精神抖擞,有人就是不睡够8小时10小时一天都没精神,这都是完全正常的,接受这些个体差异。像我就是那种每天睡6个多小时醒过来就极其难受、8个小时以上就能一天撒欢的类型,只要我睡够时长,5点6点起都不是问题。当然就算每早6点起床我也会有些慌,我会想到肯定有人晚上2点睡一样6点起了,我是不是就因此落后了?后来我想通了,我为了追求晚上熬夜的那些低效时长,不如在这一天的其他时候高效学习追求高效时间。当然如果你还是不甘心就这样把时间让给睡眠,你了解了你需要的睡眠时间后,再在早上起不来的时候对自己说句“dei我知道你不想起,但这是你自己选择的哟,你不是没睡好,你只是没睡够,白天给你时间睡,现在给我起床”,然后你就可以在白天中午及下午效率最低的时候适时地睡一小觉/来杯咖啡,一样可以做到一天撒欢。
·“精力曲线”——了解你自己什么时候干活最有效率,什么时候是最低效的时间,然后以此为依据做时间分配,不和自己轴着。再拿我自己来举个例子,我在每天上午8点到11点这三个小时里,都是生龙活虎做什么都很有劲,11点到12点就开始容易分神,13点到14点只要前一天晚上没睡够8小时一定会犯困,14点到18点整个下午效率平平,19点到21点效率一般,但也比较有背东西的心情。以此为依据,我在上午三小时内,不会安排任何跟朋友玩耍/聚餐等事情,也不会学我掌握比较好/难度相对小的学科,一般情况下我都尽量只学我觉得麻烦的科目,比如细胞生物学;接着在11-12点听徐涛老师的政治讲课,很轻松而且不怕分神,听个耳熟;鉴于我很少能狠得下心来把8小时都用于晚上睡眠,所以会先做各种收拾东西/发消息/刷朋友圈类的杂事半小时,13:30开始睡觉22分钟,醒来后14点或14:30正式开始下午学习;下午就学一些之前掌握较好的科目,对我来说就是生理和后期开始的英语;再往后吃完晚饭后就开始补充补充白天学习的笔记或背背书;等晚上10点左右回家后,有时候整理一天的笔记,有时候做点习题,每天洗刷完后也得12点多才能睡觉。就像这样,尽量顺着自己身体的规律来做事情,才能最大程度的做好你想做的事情。
·“喜欢的学习环境/风格/工具”——这个议题比之前两个更为宽泛而杂乱,适宜的环境和趁手的工具,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你做事的难度,从而更容易将精力集中到你期望的事情上。像我就很难在家里学习,如果非在家不可,我必须要花上比在教室2倍还多的精力才能将自己专注于学习上去,所以我尽可能的给自己找到单纯的学习环境,也就是在我家当地的一所大学的自习室。同理,听合你口味的老师讲课、用自己顺手的纸笔等学习用具,甚至能不能晒到阳光、有没有空调可吹,在你能力范围内,尽力满足自己。你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多试试不同的东西,如果你觉得当前就很满意当然就不用再换,如果不够舒心而你知道应该有其他的能满足你需求的,就尽力去找,然后试。早期多试错,对自己基本没坏处(但不要将太多精力都用于纠结这个环境可能不足够好——毕竟没什么是最好的,瑕不掩瑜就是目标)。接受可接受的,寻找不可接受物的替代,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顺着自己心情喜好来,你是要和你的身体你的意志一起作战,它们是你的队友而不是对手,善待它们、激励它们,和它们并肩走向前方。
III.用心学习
这一部分大概其他站友们已经发帖做过很多阐释了,方法万变不离其宗,而我在这也只列几个工具,这样大家可以拿起就用,方便快捷。同时分享一个哈佛小哥总结的有关应对考试的学习方法视频,真·学霸将学习这件事说的如此清楚明了,超级佩服der!https://www.bilibili.com/video/**24797048?from=search&seid=10924084557200627360
手机APP:forest——戒不掉的手机瘾?总是忍不住就拿起来刷刷两下?用forest呀。种一棵树,看着它因为你的不用手机而长大,强行戒断手机(请安卓用户心里有点数,不要什么微信微博的都敢放进白名单,自己拿起手机用它们会干些什么你自己不清楚吗;苹果用户请随意,毕竟你们没有白名单,种上了树也就只能用个相机-机智脸.jpg)
卸载大fa(真·被dxy敏感词掉修改...)——这说实话不是个工具,是个行为。对于我这种刷起东西就没完的人来说,尽管一边刷一边觉得无聊,但总是忍不住刷到天昏地暗,种不种树都全然不管。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刷手机比较容易,而学习可能比较难,为了避免自己学习很久也一无所获的窘境,不如不学习哈哈哈哈哈。所以向大家推荐卸载**,微博刷不停?卸载啊!知乎老是叮?卸载啊!微信老是闪?哦,卸载不了,不如把新消息提醒全部关了呀!只要你不拿起手机解锁按下app罪恶额位置,你的手机就只是一块砖。卸载过后想要重新用起就要重新下载,这可要比之前舒舒服服的简单要麻烦一些了。其实保持个一个星期左右没有那些个app的日子,就发现你其实大概率并不需要它们,它们能给你提供新鲜感,但充实的学习日子给你提供的满足感是它们远不能比的。
记忆曲线背诵表——这个是我在拿到徐涛老师通过其微信公众号“考研政治徐涛”(再次疯狂安利,跟着徐涛老师你就知道什么叫手把手教你学教你背讲的还好人有善良)发出的30天背诵计划表时被trigger出的想法,政治可以这样,专业课为什么不行呢?于是对照着这个格式,我自己也做了一版专业课背诵计划。当然没有什么计划是能一管到底全然不改的,我的计划11月初开始,到12月23号考研那天,前后改了4版出来,每次都是根据自己的进度情况及个人能力做不同调整,最终助我走完整个背诵备考过程(所以大家一定不要怕中途改计划!改来改去太正常啦!)。附件中“专业课背诵”即我的专业课背诵版本,“30天背诵计划”为政治背诵内容,大家自行增删。另外原本想附上一个艾宾浩斯记忆时间表生成程序,但丁香园的上传系统不太支持,大家网络找一找应该能找到,实在不行自己按照1、2、4、7、15这样的顺序自己也能画出来。
提纲——大家自制。这个应该是所有老师都会提到的一个学习方法,一定一定一定要自己列提纲。我很久之前就听过这个方法,但真是谜一样的自信让我觉得这能有什么用而次次远离这种神一样的学习方法。在备考前半期的时候我偷了个懒用了一半的方法,也就是对着课本抄下来提纲然后随便看看,发现没有个卵用,什么也记不住。但当我开始认真读书、自己合上书开始默写有哪些内容、发现错误/遗漏开始更正、一遍遍的修改最终能完整默写出整个章节的重要内容的提纲时,以往哪些缠在一起的知识点在我脑里完全理顺了出来,一遍遍抠细节的修改-默写-修改-默写,也让我把它们记得仿佛刻印在了脑子里。plus,就靠着这个方法,今年生理那道论述题我基本无压力的写了出来,赞美提纲法!
有图有真像↓图为我备考时默写的内分泌一章节选,有的时候考点就非常小容易被遗漏,这就是提纲显神威的时候啦!(以及红绿记号笔是我用来标记在应试习题集中出现的名词解释及论述题,这样已知明确的考点也能一起复习到)
写到这里其实有些累了,想说的东西太多,不如就先这样吧,让3.2黑榜-阻力随风消逝去吧。主体内容已经齐全,其他我的唠唠叨叨就不放在上面占用大家时间啦~如果有疑问回复/私信均可,祝大家学习愉快全部成功上岸呀!
(2019.02.01备注:1.新开了一个资源帖汇总我认为有用的资源,内容如下,链接→ http://www.dxy.cn/bbs/topic/40448964 ,但疑似被屏蔽,大家如果看到有你需要的内容,可以私信我,随缘上线尽量发送;2.可能是浏览器限制原因,我无法在这一楼中再次添加之前添加过的附件,因此两个背诵表与时间计划大家自己从楼下分享中寻找下载即可,我就不再转着弯的上传了。)
最后的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为了将备考经验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我与丁香播咖合作,推出了【考研九计】课程,详解初试及复试中我的备考思路与具体应对方法,希望对大家有用~祝大家备考路上一路顺利,成功上岸~
最后编辑于 2020-03-04 · 浏览 5.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