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推荐】药物引起的营养缺乏症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北京北京
1640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9 年零 359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药物引起的营养缺乏症
高 晨

1 药物引起的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1.1 维生素B1亦称硫胺,主要在小肠经主动转运吸收,一般很少发生维生素B1缺乏,据报道,阿司匹林能增加维生素B1从尿中的排出。大量饮酒者会因为硫胺缺乏而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和韦尼克氏脑病。
1.2 四环素可以影响蛋白质与核黄素的代谢,导致负氮平衡,并引起尿中核黄素排出增加,因酒精急性中毒住院的病人中有50%的病人核黄素缺乏,慢性酒精中毒者也可以引起核黄素缺乏。1.3 药物引起的烟酸缺乏可能与异烟肼有关,异烟肼是烟酸拮抗剂,它还能干扰色氨酸转变成烟酸的过程。慢性酒精中毒能减少烟酸和色氨酸的吸收而引起烟酸缺乏。另有报道,抗代谢药巯嘌呤和氟尿嘧啶也能使烟酸和色氨酸吸收减少而致癞皮病。
1.4 容易引起维生素B6缺乏的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口服避孕药以及抗惊厥药。药物代谢慢乙酰化型患者,在服用异烟肼数周或数月后可以出现维生素B6缺乏的周围神经炎表现。据报道,约80%的应用口服避孕药者有维生素B6不足,约20%的服药者严重缺乏维生素B6,有关专家认为,服用避孕药者至少每日需用维生素B620mg才能使代谢正常化。苯妥英钠可降低血清维生素B6水平,从而使婴儿发生痉挛,对于用抗惊厥药治疗的患儿每日应补充维生素B610mg。降压药肼屈嗪与维生素B6能形成一种复合物影响维生素B6的利用;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机体对维生素B6的需要增加,慢性酒精中毒者亦可以发生维生素B6缺乏,摄入大量亮氨酸也会增加维生素B6的需要量,能够引起维生素B6缺乏的药物还有环丝氨酸,左旋多巴,青霉胺等。
1.5 一些药物可以干扰叶酸的吸收,尤其在怀孕早期,其中包括氨苄喋啶、甲氨蝶呤以及抗惊厥药如巴比妥类。叶酸拮抗剂如甲氨蝶呤、氨苯喋呤、乙胺嘧啶、喷他脒等能够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如果大量服用会引起急性叶酸缺乏症,症状包括溃疡性胃炎、严重腹泻和小肠溃疡等。抗惊厥药也常导致体内叶酸不足,接受抗惊厥药物治疗的癫痫患儿几乎有50%发生巨幼红细胞贫血,75%用药者血清叶酸浓度降低。
1.6 能影响维生素B12吸收的药物有降糖药苯乙双胍,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钠,降血脂药考来烯胺和氯化钾等。酒精也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和利用的最常见的原因。
1.7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时可以影响维生素C的代谢。阿司匹林是引起维生素C缺乏最常见的药物之一。四环素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出,减少红细胞中维生素C的含量。雌激素和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能降低血浆和组织中的维生素C水平,同时白细胞和血小板中的维生素C浓度亦下降。酒精、食欲抑制药、抗惊厥药等也能引起组织中的维生素C减少。

2 药物引起的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症
2.1 液体石蜡可以溶解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然后带着这些营养物通过肠道随粪便排出体外。新霉素通过抑制胰脂酶、使胆盐失活、引起肠黏膜损害而减少维生素A的吸收。考来烯胺则通过吸附胆酸盐而减少维生素A的吸收。酒精等通过损害肠黏膜减少维生素A的吸收。
2.2 防晒剂会损害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3。考来烯胺能够减少膳食中的维生素D吸收。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长时间应用,可使血浆中的25羟胆骨化醇(25HCC)水平降低。长期服用能够诱导肝微粒体酶活性的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等能加速25HCC的降解而有可能引起佝偻病。治疗佩吉特病的二磷酸盐能阻止肾脏中1,25二羟骨化醇的合成而引起骨质软化症。儿童和成人应用抗惊厥药后血清钙和磷的含量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腕、膝和肘部X线检查显示病变的临床表现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相似。
2.3 铁剂对维生素E的不利作用,可能是在肠道中对维生素E有氧化作用,减少了维生素E的吸收,也可能是由于铁剂在体内的氧化反应增加了自由基的产生,使维生素E的需要增加。口服含甾体的避孕药的妇女以及正常人服用碘塞罗宁时血浆的维生素E水平可降低,饮酒或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机体对维生素E的需求会增加。
2.4 液体石蜡可减少维生素K的吸收,考来烯胺通过减少胆酸盐的吸收而减少维生素K1的吸收,长期或者大剂量服用某些抗菌药物如磺胺类或广谱抗生素能够抑制或杀灭肠道内细菌而使维生素K2合成减少,降血脂药氯贝丁酯能影响体内的维生素K,它通过使血脂下降而使血液内维生素K减少。抗凝药如双香豆素与维生素K产生拮抗性竞争,妨碍维生素K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

3 药物引起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乏症
3.1 碱性药物使钙的吸收降低,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亦不利于钙的吸收。强力利尿药如呋塞米可增加尿钙排出而降低血钙。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甲状腺素和生长激素以及膳食中镁摄入过多等都可以引起钙的排泄增加。
3.2 长期大量服用氢氧化铝可严重影响磷的吸收,急性低磷血症也曾见于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一些重金属如铅、镉及汞等中毒,以及对肾脏有毒性的有机化合物中毒,会导致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能力下降,而引起低磷血症。
3.3 许多利尿药如氯噻嗪、氢氯噻嗪、呋塞米和汞剂等均可增加尿中的镁排泄,慢性酒精中毒者可发生低镁血症,泻药可以引起吸收不良综合征,特别是在发生脂肪酸和镁离子结合成镁皂时,这种情况可使镁从粪便中大量丢失,引起低镁血症。
3.4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非甾体抗炎药可致慢性胃肠道出血,可引起严重的缺铁性贫血。香豆素类抗凝药能使凝血酶原降低而导致出血。这些原因均可导致体内铁缺乏。
3.5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能使尿中锌的排出量增加。雌激素和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能促进锌在骨内的结合,降低血清锌的浓度,因而引起体内其他组织缺锌。噻嗪类利尿药能增加锌从尿中排泄,长期使用可引起体内缺锌而导致伤口愈合不良。螯合剂如依地酸、乙胺丁醇和青霉胺能够螯合体内的锌,增加锌从尿中排出,引起缺锌症状如味觉和嗅觉减退。

天坛药讯























1 13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