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做梦的基本原理与生理意义探讨

发布于 2018-06-11 · 浏览 6104 · IP 浙江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6 年零 33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倪孟进

 

(浙江乐清市虹桥镇一村卫生室,325608)

 

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觉,差不多四分之一时间都在做梦。梦境内容复杂,情景逼真,如同大脑觉醒状态遇到的情节。但是人类为什么会做梦,梦有什么作用,目前科学界一直无法解释其机制原理。作者根据本人的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总结一些生理现象与病症环环相扣,并且从中层层推理得出认为,做梦是大脑皮层睡眠中的“类觉醒”状态,是大脑皮层在睡眠状态时行使类似觉醒状态功能的现象。其生理意义非常重要,主要涉及能受日常意识控制的相关组织器官,来保证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生理状态,是机体在睡眠中必不可少的特殊保护机制。

 

1大脑皮层的觉醒状态生理功能                                           

 

大脑皮层在觉醒状态下才能进行各种有意识活动,并且分别通过皮层脊髓束和皮层脑干束随意控制脊髓和脑干神经元活动,以保证重要生理活动功能的完成,这其中包括有意识地呼吸、排尿、进食、运动、**等基本生理活动。大脑皮层觉醒状态对部分生理功能有加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本文涉及的呼吸运动。

 

2大脑皮层睡眠中的“类觉醒”状态

 

观察睡眠时眼电图、肌电图、脑电图的变化,会出现周期性的快速眼球运动,故分快眼动睡眠REM(快波睡眠、异相睡眠)和非快眼动睡眠NREM(慢波睡眠)。在快波睡眠期时脑电波和觉醒期的脑电波都呈类似不规则β波,表现为皮层活动的去同步化,但是行为上却是睡眠状态。此时刻如果被唤醒,74-95%的人诉说刚才正在做梦。根据睡眠做梦时脑电波呈不规则β波。由此,作者暂且认为做梦为“类觉醒”状态。

 

3作者对做梦的原理与生理意义分析

 

3.1基本原理

 

大脑皮层在睡眠状态时,因呼吸受困、尿液聚积、胃内饱满、肢体受压、精子满积等各种负荷通过传入神经、脊髓反馈至脑干,受理以后再沿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各个相关区域,形成各种各样的梦境,使大脑皮层呈“类觉醒”状态,自动加强相关生理机能。负荷越重,梦境越多并且醒后记忆越深刻。

 

3.2相关变化

 

做梦(快波睡眠、异相睡眠)时期脑电波和觉醒期的脑电波显示相同的不规则β波。身体生理机能出现某些兴奋变化,如眼球快速运动、讲梦话、躯体抽动、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快而不规则等间断性阵发性表现。

 

3.3生理意义

 

做梦是大脑皮层睡眠中的“类觉醒”状态,来加强生理功能的特殊现象,也是机体在睡眠状态下的重要防御机制。一般性的梦境只是普通“类觉醒”功能值勤状态,便能增强与稳定相关生理功能,而特殊的梦境非常具有针对性生理意义,在机体应急需要时以做梦方式能够快速唤转为觉醒状态,特别是呼吸运动受困和尿液大量聚积待排。  

 

3.2.1呼吸运动

 

呼吸运动受随意(大脑皮层)与非随意(脑干)调节系统的双重支配。大脑皮层睡眠状态只剩脑干呼吸基本中枢在调控运作,脱离大脑皮层以后呼吸节律表现非常平稳而深沉,这种自主呼吸要极度依赖呼吸基本中枢、躯体神经以及相关呼吸肌的正常运作。当睡眠中上述要素出现问题,导致自主呼吸不稳或者减弱,脑干受理以后再沿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的随意呼吸相关区域,形成各种各样的梦境,使大脑皮层呈“类觉醒”状态,产生随意呼吸,来加强呼吸运动。如果自主呼吸运动严重受困,能够清晰梦到非常逼真的呼吸压迫情景或恶梦现象,快速地把“类觉醒”唤转为觉醒状态,醒后便大气呼吸。如果无法唤转为觉醒状态,可能会发生睡眠中因呼吸运动意外而猝死。临床上常见的睡眠瘫痪症(民间俗称鬼压身)以及一直原因不明的夜间猝死,很可能就是睡眠中呼吸运动发生意外。由于睡眠中容易发生自主呼吸异常危及生命,作者认为做梦首要生理作用很可能就是保证呼吸运动的安全。请参考作者的相关文章《大脑皮层在睡眠状态时容易发生呼吸运动异常》。

 

3.2.2尿液聚积

 

在睡眠里膀胱中尿液积蓄一定程度时(400~500ml以上),刺激膀胱壁沿盆神经传入达脊髓初级中枢,随即冲动上传至脑干,脑干通过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排尿相关区域,产生大量梦境呈“类觉醒”状态,随着尿液不断聚,膀胱内压越来越高,梦境越来越清晰,最后把熟睡中的人唤醒,起床尿尿。部分人甚至在梦中到处找厕所、或有尿的很舒畅的梦境。如果无法唤转觉醒,那就发生尿床。每逢睡前,都有意识地感觉一下膀胱里是否有尿,都习惯性尽量排空,否则尿液的刺激反射使大脑皮层觉醒无法转入睡眠状态。作者认为做梦的次要生理作用就是保证尿液聚积后的随时排放,也是凌晨(2:00~5:00)多梦甚至梦醒的主要原因。

 

4多梦、恶梦其他常见原因分析

 

做梦原因众多,做梦的多少、恶梦、清晰度等与因素负荷成正比例关系,以下是作者总结的其他常见原因:

 

4.1胸、腹部受压:被褥过重、自己或者同床人手臂搭在胸、腹壁,致使呼吸肌负荷加重。

 

4.2劳累:过度劳累容易使周围神经(支配呼吸肌)和呼吸肌功能下降,睡眠中呼吸运动减弱。 

4.3精神刺激、精神疲倦: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过度消耗等致使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呼吸肌)功能低下,在睡眠中容易发生呼吸运动(神经性)负荷加重,出现多梦。不一定是大脑皮层直接发生做梦现象,可能要通过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环节。 

4.4饱食:睡前如果过饱,睡眠中胃要进行生理排空。作者根据睡前饱食多梦现象进行逆向推理分析,胃排空生理过程应该有大脑皮层的积极参与,所以大脑皮层控制着胃纳情况。

4.5肥胖:肥胖其过多的脂肪使呼吸肌负荷加重,如果加上支配呼吸肌的周围神经老化病变、呼吸肌痉挛,那么长期可能会多梦、恶梦的现象。

4.6 精满 

男性未婚或者性生活过少,通过性梦兴奋排泄过多的精液,达到生理平衡。男子结婚以后有正常性生活,遗精自然减少甚至消失了。 

5做梦的负面影响


作者认为睡眠主要是为整个神经系统得到充分休息,为大脑觉醒状态而积极准备能量的过程,当然还有其他复杂的生理作用。如果在睡眠状态经常出现多梦、恶梦、梦醒将极大消耗能量和阻碍能量产生,第二天便感到精力不足和全身疲乏无力的后果,长期必定影响全身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逐渐导致全身多个系统衰退和疾病的发生。 


6做梦状态容易被外界唤醒


睡眠周期(慢波睡眠NREM与快波睡眠REM)交替过程中,表现为快波睡眠在睡眠后期的周期中比例则逐渐增加。在快波睡眠期,做梦时大脑皮层呈“类觉醒”状态,非常接近觉醒,而且很容易被唤醒。如下半夜尿液逐渐大量积蓄,做梦连连,呈临界觉醒状态,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被吵醒,为浅睡眠状态。相反,上半夜尿少,无梦或少梦状态,则难以被外界吵醒,为深睡眠状态。


7小结


睡眠中不会无缘无故地做梦,也绝非就简简单单一个梦而已,背后都应该有其特殊的原因在驱使。平常**、咳嗽、瞌睡、打呼噜都有其生理意义,何况还是整夜的梦境。透过复杂现象分析做梦本质,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共同深入思考与探讨,解开这个世界未解之谜。神经系统复杂,错误之处请专家多多指点纠正。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

参考文献

 

 [1]董朱大年、王庭槐等主编·生理学.·第8·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倪孟进,男,浙江籍,内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周围神经慢性损伤病变,脊柱相关疾病、颈肩腰腿病治疗,中西医融合观

探索思路:周围神经外膜病变是机体大部分慢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创    立: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

---------------------------------------------------------------------------------

【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
周围神经病变致病原理:周围神经内部存在少量的微流动样液体,这些物质含有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即神经生长因子,是营养和支持神经正常生理的必需品,由神经外膜与邻近周围组织隔绝。在各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神经外膜容易发生病变水肿,屏障被破坏,通透性增加,导致神经内部的营养物质外渗;同时邻近组织物质可通过外膜病变处进入神经内部,致使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和功能障碍,两种病理结果导致系列复杂病症的陆续出现。病症发生一种是由于神经病变本身引起的如疼痛、麻木、痛性组织粘连、组织增生、痛性水肿、局部怕冷等;另外一种是周围神经病变以后对其所支配的靶组织器官直接或间接影响以后所产生的病症。有周围神经分布的部位,都适合此理论套用。
【作者心语】
该理论涉及病症之多,远远超越我个人能力所想象,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症通过此理论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并由此可采取相对应的防治措施,效果非常显著。也可对二千多年中华魁宝中医经络学说用现代医学科学进行阐明。该理论是作者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规律性总结,完全属于个人的诊治设想。本人在基层工作,因各方面条件限制,尽自己微薄能力,只为提供参考,错误之处请多多批评指正。
-----------------------------------------------------------
敬请关注作者的相关文章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636831133





【周围神经病变致病理论体系】
01 《人类常见慢性疾病的主要病因——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致病原理)
02 《疼痛的发生机制探讨与特殊意义》
03 《炎症反应与周围神经的特殊关系》(含无菌性炎症产生的机制探讨)
04 《痛性水肿的机制探讨和处理方法》
05 《周围神经病变诸多起因与原理》
06 《压痛的产生机制探讨和临床意义》
07 《周围神经喜温厌寒的生理特性》
08 《放射性疼痛的发生机理探讨》
09 《周围神经病变与中医针灸作用原理探讨》
10 《针刀的作用原理探讨》
11 《周围神经病变及推拿按摩的作用原理探讨》
12 《运动健身的主要作用原理探讨》
13 《亚健康的罪魁祸首——周围神经病变》
14 《神经松解剥离手法的诸多优越性》
15 《过量摄入酒精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性(特别是被忽视的周围神经系统)》
16 《周围神经松解手法及神奇的防治效果》
17 《针尖触碰神经干支时为何不会发生强烈疼痛》
18 《疼痛的总体诊断思路和治疗原则》
19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体征的真正含义》
20 《半夜腰痛症状发生的机制探讨与治疗》
2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探讨及早期治疗》
22 《肩周炎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23 《椎间盘退变与腰腿疼痛的临床分析》
24 《心绞痛不是因缺血而引起》
25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元凶——周围神经慢性病变》
26 《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
27 《臂丛神经病变与肩臂疼痛》
28 《脊椎椎间盘及下肢骨关节的退变机制探讨》
29 《网球肘的主要病因探讨及治疗》
30 《缺血并不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
31 《慢性头痛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32 《腹后壁神经病变与急慢性腹痛》
33 《痤疮新的发病机制探讨与治疗进展》
34 《腓肠肌痉挛机制探讨与特效治疗》
35 《颈椎病的病因病症分析》
36 《颈椎病的非手术综合治疗》
37 《梨状肌综合征机制探讨与治疗》
38 《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39 《颈肩背疼痛的机理探讨与治疗思路》
40 《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错误的命题》
41 《腹后壁神经松解是治疗腰腿疼痛疾病最关键位置和方法》
42 《影响心电图(心传导系统)的三个主要因素》
43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主因很可能是臀上皮神经病变》
44 《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何呈伸不直的“O”型腿》
45 《软组织痛性粘连的机制探讨与治疗分析》
46 《颈性眩晕的机制探讨与三步到位特效治疗》
47 《 致痛物质来源与未来的真正止痛剂》
48 《顽固性呃逆的机制探讨与特效治疗》
49 《妇女慢性盆腔疼痛的罪魁祸首——周围神经病变》
50 《人未老腿先老折射出来的是健康问题 》
51 《经络是巧遇和偏离了的周围神经系统 》
52 《实践效果证明整脊手法对脊神经、交感神经影响甚微》
53 《神经系统异常可能是青壮年猝死的主要原因》
54 《胸锁乳突肌综合征的命题成立与临床意义》
55 《推拿人颈肩臂职业劳损与防治》
56 《癌性疼痛分析与控制对策》
57 《婴幼儿的灵丹妙药——维生素D3》
58 《急性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疼痛原理探讨与治疗思路》
59 《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扭伤分析与治疗应对》
60 《颈椎病的分型探讨》
61 《神经根性水肿采用甘露醇脱水可能存在原则性错误》
62 《阴阳五行哲理充当医理是导致中医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63 《神经系统病变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原因》
64 《打鼾产生原理可能为蝴蝶效应》
65 《睡眠瘫痪症(鬼压床)的机制探讨》
66 《偏身疼痛综合征》
67 《大脑皮层在睡眠状态时容易发生呼吸运动异常》
68 《做梦的基本原理与生理意义探讨》
69 《睡眠—呼吸运动意外性猝死》





































































70 《镇静催眠等中枢抑制性药物容易诱发猝死的可能性探讨》

71 《周围神经抽搐损伤性疼痛》

72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探讨拔罐的作用原理》

73 《骨科外固定后遗症主要原因分析与处理》

74 《急性髂腰肌扭伤原理探讨与治疗》

75 《肌肉、韧带劳损可能是个错误的概念》

76 《周围神经病变与常见皮肤疾病》

77 《周围神经病变粘连综合征》

78 《周围神经病变粘连综合征与相关理论研究分析》

79 《神经松动术与周围神经病变粘连综合征》

80 《中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规律性》

81 《周围神经-软组织的强力粘合剂》

82 《上眼皮与诱导睡眠的探讨》

83 《睡眠障碍的机制探讨》

84 《原发性高血压的机制探讨与防治》

85 《原发性高血压与睡眠障碍的同步关系》

86 《妊娠高血压的机制探讨》


最后编辑于 2019-01-20 · 浏览 6104

6 28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6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