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论专硕之弊端,为学硕正名。
又是一年考研复试时,不少莘莘学子即将面临选择自己学位类型这一重要时刻,之所以说重要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这一决定可能对你以后能飞多高、走多远产生重要影响。至今为止仍有大部分同学对学硕(科硕)有很深的误解,更有甚者上了学硕整个人就彻底崩溃、甚至觉得人生无望、觉得五年的努力都白费了、觉得不值得、觉得自己失业了、觉得自己彻底不能当医生了等等诸如此类的错误想法!
首先,我们来简单说一下两种学位类型在培养方式上的区别。培养目标决定了培养方式,学硕培养重点在科研上,教育部对其培养模式上要求是其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同时掌握医学学术理论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后从事医学相关研究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等工作,一般要求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为主,培养其一定的科研思维和能力。临床上实践学习为辅,跟着导师在自己专业科室里从事的临床实践,掌握临床工作的一般流程和基本技能。专硕,又叫临床型硕士研究生,相对于学硕而言则更侧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卫计委对其的说明是面向医疗卫 生机构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要求具有扎实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熟悉临床科学研究过程,毕业后能以最快的速度进人临床工作(注意这个快字,颇有赶鸭子上架之意)。由于我国大部分院校实行专硕与规培并轨制,除了在本专业科室跟随导师从事医疗实践活动之外还进行其他临床科室与辅助科室轮转。读研期间可以做一些临床方面的随机对照实验或者回顾性病例分析用来进行临床课题的答辩,一般论文发表要求是正式期刊论著或综述即可。 简单说,专硕只需要干一件事,就是在临床中干活,对于科研要求很低,现状就是写一篇毕业论文草草了事。而学硕除了对科研有很高的要求外还要进行临床训练。这些人毕业后既可以规培后进入临床工作也可以继续从事科研深造。
在说到毕业,有人认为取得了四证自以为可以从事医疗工作,然而就全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来说,稍微好一点的医院除了儿科、急诊等极少科室,博士几乎是标配。那么怎么办呢?我国临床型博士点又非常少,这就导致了很多对科研基本没有兴趣和基础的同学削尖脑袋去抢科研型博士的名额,大部分优秀院校科研型博士又纷纷采取申请考核制(侧重考虑科研能力和基础),专硕毕业后基本上就没有书读了。
不少人尤其是想毕业后就工作的人还觉得专硕省下了三年的规培时间又能取得学位是一举两得的事,试问这样从能力上跟本科毕业后直接参加规培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同样都是规培三年,你的含金量比本科生又高在哪里呢?你用了三年轮转时间为医院充当了廉价劳动力后,拿着所谓的补贴和毕业后的四证本以为赚了,恰恰相反你失去的是最重要的用来培养科研基础的能力的宝贵时间。当你正式进入临床工作后,你会发现自己美其名曰积攒了三年的宝贵经验在本科室还是不能轻易上手,而你只需要几个月时间就能熟悉科室的工作流程很快上手,但是至于科研,你却一无所知,只会盲目的收病人干活,看着别人一篇篇发文章眼红、看别人破格晋升自己却逐渐逼近千年老主治的深渊,等你这时认清事实再想去挽回的时候却发现再也找不出大块时间和精力供你去脱产学习基础了。这完全不是危言耸听,关于科研或者说直白一点也就是文章的重要性对很多进入临床的人尤其是想去大医院、想在本专业有所建树的人都不言而喻。毫不夸张地说,现行体制下,科研能力的有无、文章的多少、文章质量的高低就能决定一个医疗工作者一辈子事业上能走多远、能飞多高。
当前,中国医学教育体制正在进行激烈的变革,近期又传出了上海各大医学院校科研型博士已经由三年改为四年的消息,接下来就可能是全国推行。纵观近几年来改革的趋势我们发现,医学教育逐渐向着长学制、重科研方向发展!从培养时间上来说积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接近。/img1.dxycdn.com/2018/0404/375/3270209591237331381-16w.jpeg!w640这越来越深刻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医学教育是彻底的精英教育,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是那些励志想进入大医院工作、想在学业和职业生涯有所建树的同学,这十几年的历练将是你走向行业巅峰的必经之路。西方国家不必我们傻,别人需要两步走才能完成的事你非要一步完成,可能么?不要再为专硕“省下”规培的时间而窃喜,你当初走的所谓的捷径以后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省下”的三年所造成的后果可能永远也无法挽回。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综上,写此文章的目的主要有以下目的,第一,奉劝那些既想省时间又想找到好工作的人,认清事实,医学没有这种好事,学硕做不到,专硕更没戏!第二,奉劝那些曾经因为自己上了学硕而感到不幸的人和那些考上专硕心存侥幸的人,不要再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庆幸,早日认清事实,临床科研两条腿走路才是通往医学殿堂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