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学硕初试399经验贴 只写干货
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本科末流985,拿过奖学金(专业内排名15%-20%),六级548,没有科研经验。报考方向是药理,但是初试科目选了基础医学综合,就是学硕都要考的那个综合。初试成绩399,英语78,专业课250,专业排名第一。复试475,录取的第一名,***的导师。下面我就挑一些大家疑问比较多的问题写写干货。
1、英语有多重要?
(1)让你能去夏令营了解学校和导师。
(2)让导师直接选择你的可能性加大。初试成绩出了当晚我发邮件联系了导师,由于十五个小时的时差,导师在看到了邮件以后(也就是第二天中午他睡前查邮件的时间)就联系了我,并且要求加微信联系。后来进行了一个视频面试。半英半中进行。当时口语表现很好,老师印象不错,但是有一些专业问题还是没回答好的(毕竟医学课程本科少)。后来跟老师保持联系。到初试前的一个星期左右,老师打电话给我说明敲定了我。他跟我讲第二名和第六名都去找他了,但是综合本科成绩和英语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他选择了我。复试面试的时候导师不在,其他导师面试的我,所以整个面试都很水,就是走个流程,非常轻松录取了。这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英语 本科成绩以及提前联系老师的重要性。经常有人说口语其实没有什么大作用,因为大家都比较差。这种话真的是用来安慰还有几天就复试的人的,并不是给还没有考研的人听的。同样,对于科研经验也是,经常有人说有的话很加分,没有的话不要太担心。这些话并不是说明了英语口语和科研经历不重要,你不必有。但是理智想想,一个导师会有几个名额?你的对手真的也没有科研经历和流利的口语吗?
说到这个,我想说说自己大学四年的经历。作为也很爱美的女生,我跟别的女生一样早起,但是我是为了晨读不是为了带美瞳。考研期间,每晚图书馆闭馆以后宿舍还没关门,我都会去饭堂做英语阅读或者读书,以至于带了一身饭堂的味道回去。我参加过不同的含有口语的考试,为了锻炼自己。我很拼命学习专业知识,拿奖学金,不单单是为了成绩好,而是为了不虚度光阴,既然做了的事就要尽全力做好。专业英语、笔试英语其实都比口语重要的很,但是面试的时候,如果你能说流利的英语,人家都会觉得你很棒,不会过于质疑你的基础差。读研与其说是大四最后大半年的备考,其实倒不如说是本科四年的历练。许多高分被刷的人,不是考的学校本科背景要求过高自己没达到的现实原因,就是因为复试时候吊儿郎当没表现好而且过去的成绩还不能给自己加分。到了复试阶段,你就会明白我这个老学姐说这话的意义了。
2、备考时间怎么分配?报不报班之类的
我当初没有报考任何班,除了是个穷逼以外,重要的原因是不想浪费时间在政治英语上。但是不报班不代表你不去要到辅导班的资料还有网课的视频。但是专业课压力很紧,四门课中有两门课我没学过。本来是四月底开始备考的,当时看的系统解剖,但是九月份就说不考了。我把时间浪费掉了。相当于我是七月份参加完夏令营才开始准备的。我每天最多花两个半小时复习政治。对于英语最多两个小时的零碎时间(回宿舍之前在食堂的50分钟以及回宿舍后十一点开夜车看网课到12点多的时间),这比较适合英语基础比较好的但是专业课比较薄弱的同学,例如我。说到这里我想介绍一个学习英语的方法。我从小学英语就很少背单词,但是我喜欢做阅读。初中到高中就开始每天午睡前做阅读题。在阅读里面查不懂的单词,然后多看多理解,而不是拿着单词书一读读几个小时,其实这样的效率太低了。备考我就是每天在上课的时候没听课看20分钟左右的单词,然后当天晚上去做外刊阅读题,你会发现今天看的单词有一些在阅读上出现了,然后你不仅印象深了而且还知道它的用法。这样做能够锻炼自己的阅读速度、语感语法甚至于写作(我会把我喜欢的句型用在写作上)。所以比较推荐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
另外就是政治辅导班资料,网上好多,用点心思找找。
考研期间,我的生活是比较规律的。通常我是每天中午都洗澡洗衣服吃饭,然后下午就不会去宿舍了,吃完饭会去图书馆学习,然后闭馆后食堂再回去宿舍。回宿舍以后看英语网课再睡。
考研期间心还是比较收的,基本杜绝无意义的社交。只去过舍友的、好朋友的的生日聚餐。
3、自主命题专业课的资料。
我在图书馆溜达找到了许多中大老师编的专业课资料和题目,直接用,收获很大。另外它们还有一些学习网站,资料下载了也很有用。期末考试题也很有用。
考34所得同学可以留心。
4、夏令营去不去?
我的建议是去。你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和时间去了解心仪的学校和导师为什么不去?讲讲我夏令营经历,我至少了解了现在的导师,才有底气联系他。你没有推免资格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用。但是了解老师、实验室就够了。
暂时想到这些啦,要是有疑问的话可以留言的。我会尽量说说自己的想法供你参考。最后也附上自己的座右铭:面对现实,忠于理想。
更新(3.31)
还有一个比较惨痛的教训就是关于科目大纲未出来之前复习科目的顺序的。因为2017年考了解剖,我就最先复习解剖了,放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下去,但是18年就不考了,导致我浪费了不少复习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我应该先复习生理和生化的,因为从05年开始,生化每年都考,生理只有一年没考,药理、病原微生物(还是寄生虫我忘了)以及解剖都只考过一次,病生和病理考了三次(包括18年),这样来看,其实考生化生理的可能性是最最大的,病理病生其次。建议大家复习前期首先多看生理生化。
更新(4.4)
因为在帖子发布不了,所一百度云连接发在了帖子后面的一个回复。里面的文件夹包括真题、生理学学习指导(不是习题,习题要自己买,很重要,学习指导并不重要)、病生的课件、练习和期末题。
另外我在生理课程网下载的东西和病理的期末题是零碎编辑的,在手机上上传了一个叫小马文库的APP后在图书馆的共享打印机打下来。现在我手机的文件被我上个月刷机刷没了,但是APP还有,但是不能下载只能打印。想要的小可爱可以自费让我打下来扫描发电子版。另外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自己去网站里面找。文件夹附了一份网站目录。但是经常进不去,我上次进去已经是去年十月的事情了。之前还找过一本有许多学校生理期末题的书,我拿去复印了中山医的那部分,但是原件我给了一个学妹了。实在抱歉。
另外就是好多小可爱在后台私信要联系方式的,实在抱歉,请谅解一下学姐也想要一个安全的私人空间。如果你有问题可以恢复帖子,我看到会尽量回答你的。这么辛苦码字,不给我投个票吗?
更新(4.9)
有小可爱反馈说看不见我回复的连接,于是我这里上传一个word,连接在里面了。
真抱歉我试了很多方法但是还是没办法发这个链接,回复不行,上传文件也不行,大家想要的可以私我要连接。
更新(4.24)
更新出见上文加粗红字。大家不要再买那本学习指导了,那本没有习题的。
更新(5.31)
最近发现了之前网盘链接没包含的习题,今天上传过来这里,一份是病理的期末考试题;另外两份是生理学的中大网站下载的习题。
更新(6.22)
1.目标院校的选择。根据自身的软实力选学校才是最重要的,这决定你复试能不能通过。你即使报最好的学校复试门槛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只是用心复习还是能通过初试的。所以建议综合自己的本科学校,本科成绩,英语听说读写水平,科研或其他获奖经历等。还有就是区分自己是:如果不考这个学校那就去就业或者二战三战的;还是想读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学校,这个要想清楚。
2.个人不推荐一个人二战。我室友今年上北大的药事管理,跟她一起上的一个女孩与她们课题组一个博士生竟然是同龄的!原因就在于那个女生是临药的还二战了一次,而那个博士生早上学了一年并且还是长学制的医学生,所以尽管她们同龄,人生轨迹就差了四五年了。四五年就别说对于一个女孩子的青春有多重要吧,就是说对于任意一个人,只要是愿意照着理想方向努力的,收获应该都是很多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一生如此顺利,但是理应争取每分每秒让自己少走弯路。难道多数人进一步深造的直接原因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路更平坦宽阔吗?
3.选方向。有些学校报考的时候就需要选方向了。可以综合一下就业形势和自己的兴趣选择。我觉得两者一定要考虑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