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解释重症监测各项指标——PAP、PAWP、PCWP、ScvO2、SvO2、PETCO2、CPP、DO2/VO2……
图片来自搜索引擎中的图片搜索,目前尚不知道来源,如有知晓,烦请告知,如有侵权,马上删除,本人才疏学浅,本科以上,课本以外的知识就不知道了,内容都来自课本,可能和临床有脱节,如有错误,请多包涵和指点。若有帮助,不妨投个票^_^,后续有动力继续更新
1. 冠状动脉灌注压(coronary perfusion pressure,CPP)
(1)课本定义:CPP为主动脉舒张与右房舒张压之差,对于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和自主循环的恢复十分重要。在心肺复苏期间CPP低于15mmHg,自主循环是难以恢复的。
一股浓浓标准人卫教科书风格的定义看完了是不是想打人,想放弃?不急,至少还是搞明白了2点:(1)CPP应该就是驱动冠状动脉血流动的压力;(2)CPP主要应用于心脏骤停和心肺复苏中的监测。接下来,还是先从解剖开始。
(2)冠状动静脉系统的大致解剖
冠状血管是****自身的血管,包括冠状动脉和冠状静脉。
起点:从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出发,分为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 artery ,LCA)和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 ,RCA)。然后继续分出许多分支和主干,其中大的动脉主干分布在心脏表面,更多小的动脉分支深埋在心肌里面。最后,这部分动脉到达毛细血管,经过物质交换后,转身成为静脉,最后汇集成一个很粗的冠状窦,冠状窦直接开口在右心房,冠状窦的旁边就是上下腔静脉。所以冠脉系统还是遵循简单的规则,从右心室-主动脉出发【主动脉根部】→回到右心房。如下图所示。
冠状窦挺重要的,实施体外循环时,首先要让心脏暂时停搏。有一种逆行灌注含钾心脏停搏液的方法,就是将导管放在冠状窦这里,往里灌,逆着从静脉→冠状动脉,使得心肌停搏。顺行灌注呢?那就是从主动脉根部的冠状动脉口灌,顺着通过冠状动脉主干、分支,从而影响整个心脏的心肌。
(3)冠状动脉灌注的特点
因为冠状动脉是从主动脉根部发出的,相当于主动脉的分支喽,理论上岂不是应该主动脉压“风雨同舟,共进退”?
不过冠状动脉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有海量的小分支是深埋在心肌组织中的,主动脉收缩压↑的时候,正好是心肌收缩的初期,这个时候的冠状动脉的灌流也是↑,感觉美滋滋的。可是随着心肌收缩的增强,主动脉一路走高,而此时的冠状动脉如同被榨干一样,血液的流量迅速↓,所以这个时候的灌注压是非常低的,甚至是断流。
直到心肌舒张了,它才能喘口气。不过心肌一舒张,主动脉压就↓,好景不长,冠状动脉的灌注刚上去不久,就迅速又往下掉。
用一幅图表示:
还有一个问题,心脏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心脏怎么给冠脉泵血啊?
答:因为冠脉的开头在主动脉的根部,即主动脉瓣的下方,所以不受影响。图的出处,见水印。
(4)为何冠状动脉灌注压=主动脉舒张压-右房舒张压?
a.什么是灌注压?:灌注压就相当于水管,水管上游灌水端的压力(自来水厂的水压)-水管下游的压力(你家水管的压力)。对于冠状动脉灌注压而言,“上游血管的压力”-“下游末端血管的压力”,也就是“主动脉根部,冠脉起始处的压力”-”冠状窦的压力“
由于心脏主要是在舒张期给冠脉泵血(冠状动脉舒张期的血流占70%,收缩期占30%),所以,我们就用主动脉的舒张压,作为冠状动脉灌注的”上游“。
由于冠脉系统的静脉从冠状窦回到右心房,所以右房的舒张末压就是冠状动脉灌注的”下游“
所以,冠状动脉灌注压=主动脉舒张压-右房舒张压,如下图所示,灰色区域,即冠状动脉的灌注。
(5)另外还有一个冠状动脉灌注压(CPP),姑且称之(即我编的)为冠状动脉灌注压2。
冠状动脉灌注压2=主动脉舒张压减去左心室舒张期末压,即CPP=DBP-LVEDP,凡引起DBP下降或LVEDP升高的因素,都能导致CPP下降。冠状动脉灌注压在60mmHg~150mmHg范围内。
这个冠状动脉灌注压2和前面介绍的冠状动脉灌注压应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连正常值都不一样。这个冠状动脉灌注压2主要是侧重评价对左心室心肌的灌注情况。
心肌是如何获得灌注(即供血和供氧)?:心肌灌注是自心外膜→心内膜垂直方向。如下右图所示
所以从心肌获得灌注的角度,冠状动脉灌注压2=主动脉舒张压-左室舒张末压
所以,2007年美国心脏协会有关高血压合并冠心病(CHD)患者的降压治疗建议(AHA Scientific Statement: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其中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降压治疗舒张压(DBP)不应降得太低,不宜低于60 mm Hg。——就是防止主动脉舒张压太低,导致心肌灌注不足。
最后编辑于 2018-03-08 · 浏览 2.8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