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易懂解释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与肾前性AKI的鉴别(图解)
本人才疏学浅,本科以上,课本以外的知识就不知道了,内容都来自课本,可能和临床有脱节,如有错误,请多包涵和指点。若有帮助,不妨投个票^_^
1. 先放一张总结,来自贺银成讲义
2. 相关概念:
(1)急性肾损伤(AKI):以往称为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数小时或数天)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换成人话就是说,各种原因下,短时间内造成患者少尿或无尿。
(2)急性肾损伤(AKI)的病因,包括肾前性、肾性、肾后性三种类型。
肾前性指,肾脏以前的因素,主要有血容量减少(体液丟失和出血)、心排出量降低(心衰)等。
肾性AKI,就是肾自己出了问题,急性肾小管坏死(ATN),就是属于此类。
肾后性AKI,就是指肾脏以后的因素,如尿路梗阻,从肾盂到尿道任一水平尿路上均可发生梗阻导致肾后性AKI。
(3)肌酐(Creatinine):肌肉的代谢产物,对正常成人来说,每日产生肌酐的量是恒定的,但是仅有微量的肌酐会被肾小管再吸收(这部分几乎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肌酐从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中不被吸收,直接随尿液排出体外)
(4)尿素氮(urea nitrogen,UN):蛋白质分解后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可在肾小管中被重吸收
3.造个模型
对模型的解释:
(1)肾前性AKI中,因有效循环容量↓,故肾灌注↓,用变窄的入球小动脉表示。同时,由于有效循环容量↓,ADH和醛固酮系统开始代偿,保钠、保水,故此肾小管中的重吸收↑,用较窄的肾小管表示。
(2)肾性AKI中,因肾小管丧失重吸收功能,肾小球滤过的原尿无法浓缩,故此肾小管中有大量原尿,用较粗的肾小管表示。
(3)有人问:AKI的时候,明明是少尿甚至无尿,怎么肾小管的原尿会变多呢?
答:可以。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的时候,首先,肾小管对钠重吸收减少,管球反馈增强(滤过也相应地减少),其次,肾小管内管型形成导致肾小管梗阻,管内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最后肾小管原尿反流可能会导致尿液弥散到肾间质。
最后编辑于 2018-03-04 · 浏览 3.5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