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讲座】Mondor综合征--隆乳术后少见并发症

发布于 2018-02-07 · 浏览 4650 · IP 江西江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8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该病由Addison首先报道、1939年Mondor做了详细报道,并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闭塞性静脉内膜炎,故称为Mondo:病。本病无创伤、感染,是一种病因不明特发行或自发性血栓性静脉炎。

Mondor病,又称表浅性血栓性静脉炎,是一个少见而又未被普遍认识的疾病。国内近年才由柳大烈等公开报道,主要在隆乳术后15-30d,胸壁或上臂内侧出现痛性索状损害。本病具有自限性,病期约半年,用硫酸镁湿热敷、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可缩短病期;用纯肝素于索状皮损的皮内每间隔1cm点状注射可获得明显效果, 每次用肝素不超过1000U,一般注射1-2次即愈。——《现在美容外科学》

Mondor病是发生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浅表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是以病变部位突发性疼痛和扪及条索状肿物为主要特征的外科血管病,本病实质上为血栓性静脉内膜炎。本病的发病情况国外报道是0.5%~0.8%。有学者运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内服联合红外光外治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有人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外用皮损处,两个月皮损消退。

Mondor病又称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或胸壁硬化性静脉周围炎综合征,是以胸腹壁突发性疼痛和条索状肿物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少见疾病。

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外伤、手术、炎症、脓肿、剧烈活动、甚至乳腺癌有关,好发于20-50岁,女性约75%。此病急性起病,胸腹壁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轻重程度不一,于抬高上肢、咳嗽、深呼吸及过度挺胸伸腰后加重,发病部位大多在胸腹壁乳腺发育线上,发病于乳腺外侧及腋窝处少见,多数单侧发病,双侧发病少见,触摸呈条索状或串珠状,质硬,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不适,可伴有胸壁紧张,一般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少数患者伴有淋巴结肿大。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胸腹壁疼痛部位有一与纵轴平行的呈蛆叫样的条索状物,有时呈串珠样,突出于皮肤表面。通常为单侧发病,可累及胸上腹壁静脉、侧胸静脉、腹壁上静脉,偶可累及上肢、腹股沟及阴茎等静脉阎。左右两侧胸腹壁的发病率没有区别。病变早期尚柔软,超过2周以上者硬如绳索,大部分与皮肤粘连,但可左右推动,牵拉局部皮肤或抬高上肢时,可见病变部位皮肤凹陷,呈一浅沟,局部皮肤可有水肿,色素沉着,区域淋巴结无肿大网。组织病理提示是一种局部非感染性硬化性血栓闭塞性静脉炎及静脉周围炎。

效评定标准治愈:皮下条索状物变软或消退,疼痛和不适消失。显效:条索状物明显变软,疼痛和不适明显减轻。无效:条索状物消退不明显,仍有疼痛和不适。




治疗Mondo:目前认为Mondor病是一种良性的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为3周一6个月。多数患者可自行好转,疼痛消失,条索状物也逐渐消退,彩色B超检查可见到静脉再通后的血流信号。因此Mondor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应以对症治疗为主。故对于症状轻微,且排除自身及乳腺恶变者,可不必治疗。症状较重者,可给予非甾体类药物或激素合并物理疗法可取得较好疗效、久治不愈及怀疑恶变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患者有明显症状,则可予以口服消炎痛、强的松和迈之灵药物治疗,加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热敷治愈。症状无明显缓解,予以手术切除治愈、因此保守治疗可作为本病首选疗法,绝大多数患者可耐受,疗效确切。若保守治疗不佳或怀疑恶变者,应考虑行手术治疗。)

(内容来自各家文献,感谢原作者)





img


最后编辑于 2018-02-08 · 浏览 4650

3 42 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