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2018年华科考博的看过来,华科考博经历,加05-17历年英语真题,加英语题库,不看后悔!申请加精

普外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17-12-22 · IP 湖北湖北
10.8 万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7 年零 19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分享2017年华科考博经历,附带历年英语真题加题库

2017年3月18、19日,华科大考博在东校区东九楼进行,有些经历,望能帮助到以后的考生。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除了统考试卷外,考博时间是高校自己决定的,比如华科和武大一般相差两周,华师和地大貌似时间也不同,很多专业,各大高校都有,既然复习了,准备考了,就多报几个学校,备考的内容差不多,“狡兔三窟”的经验要学习!!

下面谈华科

1、交通

武汉的同学切记,千万不要寄希望于早上赶去,华科门口一条路,堵车厉害,你就算是6点出门了,也会堵死,任何车只能到喻家湖路路口或者城建学院门口,下车了,距离东九楼还有大概30分钟的步行距离,一定要找房子。

提醒一点,东九楼A区前面是主校区和城建学院之间的路,是一条下穿通道,跟喻家湖路是不相通的。想从喻家湖路进东九楼,在东九楼D区后面有一个门,但是只能走人和进职工车辆,开车的同志不能从这里进,外面的车辆只能从城建学院正门进车。停车3元一小时,一天20元封顶。考试期间,东九楼门口的一条路可以靠边停车。

2、住宿

外地的同学更是要提早订住宿,最近的应该是宏嘉酒楼,就在喻家湖路,东九楼斜对面,最好提前3个月定。稍微近一点的是10号楼,在城建学院里面,再是9、8号楼(这几个楼都是华科自己的,400左右),在主校区,其他的都在校外,比如凯越(五星级,贵死,1021元一晚)、如家(200+元),在喻家湖路路口,走进去10分钟。再就是城建学院对面的住宿了,很多,但走进去大概30分钟,有便宜的也有贵的,一般标准间在200元左右,想便宜,也有6人间,50元给个床铺你,大家都是赶考的,不会偷东西的,睡一晚也挺划算,不过和别人共租,记得带耳塞眼罩,说不定有考前装学霸整晚看书的,或者话痨整晚拉着人聊天的。

3、吃饭

东九楼离韵苑食堂比较近,稍微远点的是学生一食堂、二食堂,多走500米。办张临时卡,押金10元,消费上,价格比学生贵20%,吃的很好,我周五下午到周日中午,6餐一共消费40元整,退卡在学生一食堂那边,现场退卡退费。东九楼A区出来,右手边路边有一条小吃街,是外面商贩做的,不用校园卡,用现金或支付宝,谈不上卫生,但是华科的学生也经常在那里吃,不会拉肚子

4、考前自习

东九楼肯定封考场,最近的是东十二,靠近学生二食堂,可以自习,早上7点开门,晚上10点10分关门,楼道内有开水可免费打,非常方便。学霸很多,华科名不虚传,周六周日照样自习教室满满当当。

5、穿衣

武汉的三月,四季随机变化,建议带羽绒服和棉袄,热了可以脱,要是穿少了,只能坐等着感冒发烧。

6、共享单车

华科里面ofo和mobile都有,不过不要做太大指望,我晚上上自习的时候,一眼看去,到处都是车,但是当你要用的时候,都在抢,一辆能用的也找不到。住的远的还是花点钱,做的士或者摩的到考场。

7、生活其他

A建议自带干粮,比如面包,饼干等。食堂吃的不算饱,考前,一定是进考场前,可适当吃点干粮,有三个小时,不能饿着肚子考试。

B建议带保温水杯,考试时间长,中间可以喝点水。

C建议带书包,所有除文具之外的东西一律放在讲台,包括钥匙、手表、手机,没有书包就麻烦了。

D建议带上消炎药、感冒药和整肠生等治疗拉肚子的药物。水土不服,一部分人会生病,有这些药,可以自己处理,坚持到考试完。如果自己处理不好,到医院去了,会耽误大量备考时间。

E建议带上所有复习资料,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考前15分钟,把要点再看一遍,嘿嘿,很有用的啊。

F中午11:30考完,尽快进餐,赶回去睡一下,不管睡不睡得着,也比不睡好,下午是英语,头脑不清醒,会误大事。

8 从2012年起,华科英语阅读从题库里抽,题库叫GMAT_GRE_LSAT_READING_2772。有题库的人,建议不要自己死做阅读了,建议直接对着电子词典,看正文,看答案。只要题库不变,碰上就赚到了

2012真题 第一篇GMAT 新题1/63 passage1

第二篇没找到 第三篇GMAT 3/63 passage3第四篇GMAT 6/63 passage 6

2013真题  题库可以检索到 第一篇GMAT Passage75 12/22  第二篇LAST 26套 SECtion four  第三篇 LAST25套 SEC ONE 第四篇 GMAT Passage87 2/15

2014真题 第一到四篇GMAT 72 71 74 84

2015真题 第一篇GMAT 19  第二GMAT 44  第三第四篇没找到

2017 真题第一篇GMAT 4  第二篇 GRE91 SECTIONA 第三篇 GRE91年2月 SECTIONB 第四篇 LSAT27套SECTION one

 2011年之前的题目只能做参考,估计命题人在2012年已经换了

9 附件是搜集的华科英语历年试题,保证真实。

完形和阅读是丢分的大项,但是翻译和作文才是得分的主阵地,复习时一定要重点复习翻译和作文,本人不才,题库看了前100篇,只碰上一个阅读,阅读总共错10个,还是过线了,就是因为翻译和作文稳稳的拿到了分!!

告诉一个技巧,一般我不告诉别人。。。。英语不行的人,要先做主观题(翻译和作文),再做客观题(阅读和完形),你会发现时间还是很好把握的!!尤其是时间来不及的情况下,阅读来不及看了,大胆选,abcd看着哪个像就勾哪个!!(这就是倒着做的好处!!你时间来不及了,能够大胆的、很快的把作文写出来么??)

 附件只能传5个,

下面是15年汉译英,贴在正文里:

我们喜欢那些从小吃到大的食物,但也会去尝试那些从未尝过的食物。大型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令国人自豪的传统美食。在这纪录片的所有主题中,食物不是最主要的主题。
只有很少的故事片是以食物为主要题材,例如李安的《饮食男女》,影片中的食物可算锦上添花,然而最主要的还是人物剧情本身。   
这就是为何《舌尖上的中国》在2012年开播以来反响巨大的一个原因。
 没有过多地推广宣传,但《舌尖上的中国》这个系列却拥有一大批粉丝,比最大型的戏剧或喜剧演出还受欢迎。 We all love the food we grow up on, but we also seek adventure in the food we have never tasted. A hugely popular TV documentary series puts the spotlight on a culinary tradition that should make China proud. Of all the subjects fit for documentary filmmaking, food is probably not high on the priority list。where have been a smattering of fictional feature films with food as the main theme, such as Ang Lee's Eat Drink Man Woman - but food in such films is the icing on the cake, while the human drama is the cake, per se。That's why A Bite of China has been such a surprise hit since first appearing on our TV screens in 2012.  Without anything like a promotional fanfare, the series has attracted a following larger than the biggest drama or comedy shows。 
 1.纪录片在描述食物取材时,巧妙地融入人们的故事。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就把人们的故事当作开胃菜,把对食物的详细介绍当作主菜。 Its main ingredient is the clever interweaving of human stories with the preparation of food. But in this case, the audience mainly sees the human stories as the appetizer, and details about the food as the real beef。
  当然,当影片过多地刻画人物而不是介绍美食时,也会引起观众的抱怨。
  但这丝毫不影响《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的成功,还激起人们对食物的狂热。
  在纪录片播出后不久,片中出现的食材,其销量就直线飙升。
  There were even some complaints when human characters took up more screen time than the dishes。
  But still, the runaway success of this well-made TV recipe has whipped up a food frenzy in the Middle Kingdom。
  Items featured on the show have seen their sales skyrocket within a short time of being aired.
  在第一季中,一种西藏森林中的稀有蘑菇被运到沿海城市的一所高级餐厅中。
  由于这些稀有的菌类食物取材困难,所以餐厅菜单上的菌类价格就高的惊人。
In the first season, a rare mushroom made its way from a Tibetan forest into an upmarket coastal city restaurant。
 The difficulty in collecting the elusive fungus meant an eye-watering price on the menu.
2.制片人在强调这种独特的美味时,不单考虑食材的美妙口感,而且还考虑到采集者的生活。  
As well as its fantastic taste, the filmmakers probably quite rightly considered the livelihood of the collectors when they highlighted that particular delicacy。
 纪录片仍出现始料未及的结果:那就是太多的有钱人开始注意它,需求涌动,导致当地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威胁。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季中,纪录片把食材的重心放在那些人人可得的食材上。不再以稀有美食来吸引观众,所以观众的烹饪激情或许有些减退。But it still had an unexpected fallout: So many people (the rich, of course) were alerted to it, that demand shot up and the fragile ecosystem where it grows is now threatened。 In season2, which has just ended, the show switched its focus to items more affordable to everyone. No longer were rare delicacies the main attraction, and so maybe gastronomic enthusiasm has been dampened slightly。  
  3.对于很多人来说,在博大精深的中国烹饪背后,好奇仍然是主要的驱动力。 为了更加健康,体验更美味的食物,人们就会去寻找那些稀有的动植物。  
  For many, curiosity remain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behind high-end Chinese cuisine。Some seek out rare plants and animals in the name of gaining better health benefits, or delectability。



















2005-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考博英语真题及答案.zip (88.8 KB)
2011-2015年华科考博英语.zip (644 KB)
GMAT_GRE_LSAT_READING_2772.zip (1.31 MB)
华科大16英语试卷(从截图里推测,有一篇拿不准把前后两篇均选入).zip (1.18 MB)
华科大2017年博士入学考试英语试卷(题目全).zip (33.5 KB)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23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