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转帖】朋友们对未来国自然青年和面上项目申请难度的看法?

发布于 2017-02-11 · 浏览 1.2 万 · IP 江苏江苏
这个帖子发布于 8 年零 8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截止到2016年底,国家杰青和优青约5千人,***引进人才约7千人,省级特聘教授约1.2万人,减去2千重复的人才帽子,约有2.2万优秀人才,其它各级海外引进人才数量更加庞大,并且 国家级帽子人才数字在迅速增加中。各类重大和重点项目数量少,上述级别的人才往往常年在研2项面上项目,加上存量的各级大牛、小牛和学术官僚,回头看看每年面上项目2万多项,确实越来越难!各位青基在研的朋友,努力多发好文章!没有面上项目在研的朋友,把握2017年申请的机会!面上项目在研的朋友,努力奋斗10加或20加的大文章!为了自己的科研理想,与欧美合作或者借助外包公司都是增强自己学术实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的帖子可供参考:

分析2017年青年和面上申请形势。

1 青年项目
表面资助率不高,实际资助率很高。很多优秀的本土博士和海龟跳过青年直接申请面上。申请人本子和成果假设都优秀,多数都是一次性成功,大胆申请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2 面上项目
表面资助率不低,实际资助率很低。随着多年人才工程的实施和海外优秀人才的引进,杰青、优青、千人、青千和省级特聘教授等颇具规模,他们一般具有非常优秀的学术成果,主要表现就是高IF文章,逐渐成为面上项目的重要申请力量。国家级大项目有限,高校和各类科研机构不断扩张,国自然面上项目竞争日趋激烈。
申请人本子和成果(以医学部为例,西医药有相当数量的10+文章,中医药有相当数量的5+文章)假设都优秀,就去主流学科竞争。
申请人本子优秀、成果普通(较多的学科主流SCI期刊文章),去边缘学科竞争希望大,如医学部的特种医学和民族医学等。如果有项目在研,最后结题当年再申请,有2年不资助停止申报1年的政策在呢。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2 万

4 10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