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面试:内涵都在表面(作者:邢志忠)

发布于 2016-04-22 · 浏览 2115 · IP 陕西陕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9 年零 21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lm1971 已点赞
icon总参谋长Pan +5丁当

科学网  邢志忠 2016-4-22 11:22

又到了毕业季,过后将是夏令营季,紧跟着各高校与研究所抢先录取本科推免生的游戏就开始了。这些年的研究生生源阴晴不定,每个单位的预录取都要搞好几次,非良性竞争,都不按套路出牌了,弄得参加统考的非保送生们风声鹤唳。

 

这 不,我老人家最近开始收到联系读研的大三优秀本科生的预申请邮件了。遇到这种情况,我除了感谢孩子们对我的课题组的兴趣,一般都是建议他们先参加完高能所 面试,通过了之后再来跟我面谈。有些学生事先期望得到老师一个承诺,这样来参加面试心里会比较踏实。但是面试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我本人不敢做事先的 承诺,而且我的面谈也不是很容易过的。有耐心的学生,往往也有信心。

 

img

 

面 试就像相亲一样,常常令很多老师产生莫名的兴奋。刚开始我老人家也不例外,但骨感的现实逐渐消磨了这份幼稚,因为符合自己口味的学生其实凤毛麟角,是可遇 不可求的。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招学生容易,带学生难。有些老师招学生主要是为了有人帮助自己干活,有的老师招学生主要是为了培养本领域的 优秀后备力量。我老人家的觉悟不算太低,但是水平不算太高,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不滥招。

 

比 如后来成为我最好的学生的点点,刚开始给我写邮件预申请的时候,我诚实地告诉他:我那年想招一个女生,因为没有女生,我在高能所走路都抬不起头来。他很通 情达理,说那好吧。后来研究生部的顾老师果然帮我找了一个女生候选人,据说是200里挑一的好学生。可是面试的时候,这位女生却表现不太佳,尤其是没有学 过量子力学。专家组的老师们贴心地问我:你是想招她呢还是想招她呢还是想招她呢?如果招了,可以指导她做一些技术上简单的题目。我老人家没有犹豫地拒绝 了,认为这样的学生可能不适合学习理论物理。相反,被我邮件拒绝的那位男生在面试中表现极其出色。我问他:如果邢老师愿意接受你,你会给他一个机会吗?这 位老兄那时还不认识我老人家,茫然地回答:会吧。大家都笑了,我说:那你面试后到我办公室来聊聊。于是,我幸运地招到了自己迄今为止最得意的学生。那个 200里挑一的女生被高能所的另一个部门录取了,据说干得也很好。

 

我 经常在面试前给本科生的忠告是:第一,不会的题目,一定不要纠缠,放弃一个,节省时间,争取在下面的题目中加分,否则在有限的时间里被问的问题越少,就显 得你回答不出来的问题的比例越高,最终的面试成绩也就越差;第二,回答问题一定要简洁,不要拖泥带水,不要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说老师没教过或者自己没学 过,不要王顾左右而言他;第三,不要扯上与哲学有关的问题,理论物理早就与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分道扬镳了,把两者扯在一起的学生,往往思维方式都有点问题。

 

img

 

对 我老人家来说,学生通过了专家组的面试,还要与我面谈,后者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学生以为我的面谈就是私人面试,这个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我的确出过具体的 题目考过学生,比如怎样进行复对称矩阵的对角化,这个问题曾经考倒了不少学生,回答得最好的是去年毕业、目前在英国作博士后的四川娃娃点点点。其实我更看 重的面谈,就是相面。

 

2010年, 我在王府井书店买了一本《看相识人大全》的书,当时的想法就是在面试研究生的时候作参考。这本书的封面用词火辣,比如“赢在以貌取人”、“千里马常有,伯 乐不常有,掌握面相,你就是伯乐”、“三分钟学会精准识人的本领,帮助您在感情、生意、交往中百战百胜”,等等。章子怡、成龙、王菲、刘德华、周杰伦等成 功人士的面相,也在本书分析案例中。

 

img

 

这本书并非宣传迷信,有些分析很有道理,应验了“脸上的每个部位都写满了秘密”那句话。眼睛、眉毛、鼻子、嘴巴、耳朵、颧骨、额头、下巴,等等,都是泄露一个人性格和性情秘密的窗口。

 

本周三晚上与曹则贤老师、吴宝俊老师等一起在物理所餐厅吃饭,学问大得如崇山峻岭的表面物理学家曹老师说出了“内涵都在表面”的至理名言,令在座的老师们无不佩服。这是对中医和相面的一个极为得体的物理学表达,于是其他的解释都显得多余了。

 

但 是从物理所回到家里,我老人家对着镜子看了半天自己的脸,基本上没找到什么值得回味的内涵。第二天与一位至友说起来这事,对方帮我分析了两种可能性:要么 我老人家思想很深刻,内涵到达表面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即传说中的慢热型);要么我老人家思想很肤浅,内涵本身就是表面(即传说中的空气型)。最后得出的结 论是后者。

 

既 然如此,与年轻人面谈又能得到多少关于内涵的有用信息呢?这个问题的回答一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如何,导师与学生如果有一定的默契,对于后者的学 业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我老人家常说的那样,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对你最重要的人都没几个,而导师就是你在读期间最重要的那个人。

 

img

 

几 年前在布鲁塞尔鲁汶大学访问,与地主J.M. Gerard教授一起吃饭聊天。他很神秘地告诉我,他们面试faculty的关键不是官方报告做得有多好,因为去应聘的一定都是专业上的佼佼者。我老人家 好奇地问,那么关键之处在哪里呢?他说,在面试之后晚上一起出去吃饭喝酒的时候。在餐馆那种放松的的环境,一个年轻人性情方面的真面目就会显现出来,尤其 是几杯酒下肚之后。每个单位的资深者,都希望找到专业上优秀、人品也不错的合得来的新同事。我对J.M.的做法深以为然。

 

所以导师对学生相面,学生也可以对导师相面,双向选择嘛。

 

上面的图片是我今年初在国科大电子学院研究生导师培训会上的发言PPT节选,下面这张也是。我不是想说导师和学生哪一方更没有底线,因为只有个案才说明问题,我只是想说没有理想化的师生关系。

 

img

 

最后,如果你相信曹老师的“内涵都在表面”,也相信爱情,那么你一定相信一见钟情。就像广告词说的那样,“爱上你,一瞬间”。

 

      总之,无论学业还是爱情,“春天又来到了,花开满山坡,种下希望就会收获....”

 

img


科学网  邢志忠 2016-4-22 11:22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2115

1 9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