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钳脑片制备
关于脑片活性及细胞状态
从鼠到脑片共涉及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若干小细节需注意,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影响结果。一般,P14左右的 C57,脑片基本全部是活细胞,形态好,才能认为没问题。细胞好不好,镜下基本可判定,外形饱满无皱缩,胞壁折光度好,胞膜无皱褶缺损,胞核基本不可见,外形看起来有生物的、自然的美感,如同看人体,嘿嘿。个人体会,有例外,如果孵育液偏酸,比如自行用盐酸调PH值至7.4后再通混合气(这件蠢事**过),或者混合气通气速度太快,这会导致细胞仅仅看起来不错,但是,你懂的。
1小鼠:是否活跃健康,是否饥饿状态,多大年龄,断头前是否惊恐应激;若有必要,断头前可行乙醚麻醉;
2试剂:所用试剂种类正确(推荐sigma);注意水合物等引起分子量变化的因素;
3 CO2/O2:比例是否正确,5%:95%;实际混合比例有没可能与标示不一致;混合气是否久置或压力太低,注意CO2比O2密度大,久置可能分层CO2沉于瓶底;
4液体配置:最好当天配置,所用试剂剂量准确;配置过程中不能有沉淀,尤其警惕搅拌很久才消失的固形物,因为不能排除肉眼不可见微粒影响溶液离子浓度,配置时一般要求CaCl2最后加入减少沉淀概率;
5液体准备:
切片液:速冻成冰水混合物,要求最终仅含微量冰,因结冰越多,液体渗透压越高;
通CO2/O2混合气60min,充分氧饱和,CO2联合HCO3-可调节液体酸碱度;这儿时间很重要,一定要用养鱼的气泡石通气,有老师测过32-35度液体用气泡石30min可通气饱和,液体温度越低,所需时间应越长(个人观点,因为液体温度越低,大部分气体的溶解度越高)。有老师测过,通气60min后液体PH值7.6降为7.2。另外混合气流速也很重要,园子里黑曼老师在多年前讨论过这个事http://www.dxy.cn/bbs/thread/7266284,当流速慢时PH有可能大于7.5 ,流速太快时PH有时会小于6.8。PH太高太低对细胞都不利。我自己体会:PH太低会导致细胞看起来不错,实际却无法持续封接记录。
切片槽中亦应通CO2/O2混合气;
孵育液:加温至36度左右(有认为32-35度更好),注意是温度计实测溶液温度,而非水浴槽设置温度;
通CO2/O2混合气60min(时间!!,理由同上);
孵育篮要稳定,避免脑片翻滚;个人认为孵育时脑片离液面2cm左右为宜,太浅易受液面波动影响,太深静水压太大(?)
6切片机:我室用Laica VT 1000s切片机,设置speed=3(有人认为2更好),振幅=8 ;注意切片槽加冰预冷,底托以胶粘脑片,现用百得502胶效果不错;另外,注意刀刃,尤其是为节约成本而反复使用的刀刃,其质量好坏可直接影响细胞质量;
7断头取脑:速度!最好30sec内取脑入冰水混合物中(现在还做不到,偶尔可以),注意取脑过程中避免挤压脑组织;
8孵育:孵育篮底注意不能有气泡,液体加热及通气后必然产生气泡,置入脑片时一定要检查吹除;孵育30min后转入记录槽,记录槽内如果未行温控,需注意室温的影响。个人认为室温20-25度可能最合适,室温太低细胞质量肯定差,尤其冬天,要全天开空调,早早开空调,不仅要室温升起来,台面及机器的温度也要全升起来,否则你想不到哪儿会坑你一下。
最后补充几句:1各种不同版本的切片注意事项细节不同,强调的东东也不同,甚至有常温切片的文献,能切出好片子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不求同。
2细胞状态真的很重要!!如果细胞状态不好,要找到问题出在哪儿,这才是本事。从头到尾捋一遍,把绝对没问题的环节排除,剩下的逐项改进。绝对没问题? 敢这么自信,得死多少老鼠啊? 神枪手是**喂出来的,没办法。
3adult rat:20ml注射器抽取ACSF预冷备用。麻醉 :200g,3%戊巴比妥钠0.7-0.8ml。开胸,左室扎入,弯钳固定,剪开右心耳放血。注射毕,断头,取脑,0度ACSF中浸泡1min。切,略。
最后编辑于 2017-07-27 · 浏览 1.1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