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2015年新鲜博士毕业的青椒,第一次报国自然青年基金中标后回顾标书36天写作时间轴(求版主加分)
2014.7——博士毕业——回到临床工作,博士期间一作SCI 1篇4分多的文章而已,当时对于国自然还没有成熟的Idea
2015.1.14——接到通知——科主任通知说2015年国自然申报开始,问我今年是否有计划申报,当时我很犹豫,因为比起其他同事半年前就开始准备,我完全没有开始动笔,总觉得自己太晚了。
2015.1.18——决心申报——经过一番思想斗争,觉得虽然起步晚了,但是即使不中也能看看专家的意见,并且熟悉整个申报过程,为未来申报打基础,所以虽然任务繁重,但还是决定一试。
2015.2.2——建立标书框架——终于静下心来,上网了解了标书的形式,申请的要点,在电脑里建立了第一份word文档,写下题目和格式,此时等于迈出第一步,但是八字没有一撇。
2015.2.19——技术路线初步建立——网上的经验是技术路线最为重要,因此我花费了17天的时间,耗时第一,仔细撰写技术路线,这期间查阅了不少文献论证自己的研究假说的可行性。
2015.2.21——第一版出炉——旁征博引,立体依据粗略写出,每一段总结了大量文字,供日后字斟句酌的修改。
2015.2.25——第二版——基本写好前期实验基础
2015.2.26——第三版——细致修改立体依据,完成全部参考文献的格式修改,此立体依据耗时排名第二。
2015.2.28——第四版——送给师兄修改提建议——对于技术路线的修改给出很好的意见,是的整个研究更加焕然一体,紧扣主题
2015.3.3——第五版——送给师姐修改提建议——对于整个标书的工作量给出评判,砍掉许多节外生枝的部分,对摘要进行非常仔细的修改,可以说是字字下功夫
2015.3.4——预算书完成——开始以为很简单,后来发现也需要十分严谨,工作量也不小
2015.3.5——正式版1出炉
2015.3.6——正式版2修改?——医院科研科组织院内专家评审后修改
2015.3.8——正式版3修改——医院科研科最终的形式审查
2015.3.9——正式版4修改——正式版最终版本生成,期间就是打印出纸质版,找到各种边角时间(等车、热饭、上厕所等等)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出来,检查错别字,其中摘要和技术路线至少完整朗读五遍,防止出错。
2015.3.10——预算书正式版完成,其余各种杂项完成,如人员简历等等。此日期是网络上传的理论截止时间,但是官网瘫痪,所以又延迟了1-2天,但是在这之前就必须全部完成了,时刻准备上传成功,这段时间很痛恨网站的不给力,几乎是每隔半小时一刷新。彻底提交之后整个人如释重负,当时觉得不管怎样,已经是拼尽全力,剩下的就成事在天吧!
PS:根据我的个人经历,概述几点经验
1. 开始动笔到标书完成共计36天,又是第一次写,这个速度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小博还是第一次写标书的我来说比较满意,希望告诉战友们,不要因为时间有限就轻易放弃。当时我的师兄八月份就提醒我开始准备,而且网上许多人都说准备基金要趁早,但当时实在没有好的想法,就一直拖到最后,等到动笔的时候想法终于成熟,所以速度才能上来。不过另外最后半个月我可以整天整天的写,临床上过于忙碌的战友要适当延长写作时间。还有,前期工作基础完成较早,这也是可以较快完成标书的保证,否则难以短期写好,所以实际上是前期工作基础要早早准备,也算是厚积薄发。
2. 技术路线和摘要的确十分重要,万万不可忽视,一定深思熟虑,字字珠玑;另外我对基金不满意的地方就是立体依据写的还是有些像综述,但是没有时间修改了,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3. 可以说我真的比较幸运,第一次报就中了,其实水平十分有限,只希望能够好好完成课题,不辜负国家对我们青年研究者们的事业的资助。
另外在此次申报过程中有非常多的老师、前辈、师兄、师姐、师妹和科研处的领导们给与我无私的帮助,感激之情不胜言表,谨以此贴感谢他们,虽然不能在此道出实名实姓,但是他们每个人都牢记在我心中,吃水不忘挖井人。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8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