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跨专业考博的常见问题及咨询专贴


看到园子里很多战友在咨询“跨专业”考博的问题,分开回答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故开专贴以利于大家咨询、讨论。
1、我国的专业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专业目录及代码表(1999),现在一般按这样分专业:本科按一级学科,研究生(硕士、博士)按二级学科;只有内科学和外科学比较大,所以继续分为三级学科,但毕业证上只写二级学科,在专业和学位管理上也不分三级学科;
2、所谓的跨专业,必须是夸二级学科的;如果只是内科学或者外科学下面的专业方向的调整,只能称为“换专业方向”;
3、政策上并没有禁止跨专业考博,但是直攻博不能换二级学科;硕博连读的转博考试也不能换二级学科;
换专业考博需要准备的事情:
1、明确自己换专业的动机是什么,这个动机必须是发自内心而且能支持自己坚持下去的;
2、对目标专业有足够的了解:现在流行“别人家的科室”——很多人在本专业干的不爽,想当然的认为别人的专业也好,千辛万苦冲过去之后才发现不过如此。要足够的了解目标专业,最好是自己实地考察过目标专业从业人员的日常,对目标专业的利弊了如指掌;最差也是咨询过在目标专业的知己人士;最重要的一条:目标专业能满足自己换专业的动机:有自己想要的,或者规避了自己不想要的;举一个栗子:某MM为了不上夜班,拟从消化内科换专业去儿科,这显然达不到其目的;一GG因为“动手能力不强”,从外科调到内科,这就是可取的;
3、目标专业的选择:基本理念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工作,切忌放弃现有的基础,一穷二白的去追梦;具体做法:科研方面选择与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有交叉的导师,例如内分泌跨考妇产优选妇科内分泌方向的导师,肿瘤跨消化优选做消化道肿瘤的导师;临床方面选择同一个器官或者系统:比如神经外科跨考神经内科,消化内科跨考普外;
4、如何向目标导师推荐自己:除了联系导师的一般注意事项外,跨专业联系导师应着重说明两方面:第一:跨专业的动机:这个动机一定是目标专业内在的,且是业内认可的优势;第二:自己的优势:除了一般的优势之外,重点说明自己跨专业以后能够开展的工作等等;
5、学校及考试方式的选择:跨专业一般尽量避免选择考三门课的学校,因为这些学校的考试中包含了专业课,对于跨专业的人来讲,其难度是极大的;优选以“申请考核型”方式招生的学校,初试难度相对较小;
6、除了初试之外,自己需要做的其它准备:因为跨专业,原则上只能考科研博,故应该加强科研方面的训练,最好是有文章发表;在和导师的交流中能体现出一定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实验基本功,最好有拿得出手的实验技能;
7、提前锁定导师,联系导师,找到愿意招收跨专业学生的导师;
8、初试过线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具体专业划分见附件,不同的二级学科即为“跨专业”。
最后编辑于 2018-01-27 · 浏览 15.4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