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转载】【专家解读】2013年胰腺囊性肿瘤共识解读

发布于 2014-04-02 · 浏览 1943 · IP 四川四川
这个帖子发布于 11 年零 50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专家解读】2013年胰腺囊性肿瘤共识解读
中国医学信息导报 2014-04-01

作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何文华 吕农华
胰腺囊性肿瘤(PCNs)以胰管或腺泡上皮细胞增生、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肿为主要特征,主要包括浆液性囊性肿瘤、黏液性囊性肿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实性假乳头状瘤等。
img

近十几年来,随着腹部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超声内镜(EUS)等诊断技术的进步,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率明显增加,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也日益提高。但这类疾病的自然史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诊断、治疗及随访成为重要的临床问题。
因此,很有必要对这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制定指南。继2012年Pancreatology杂志发表了IPMN和MCN治疗国际共识之后,2013年《中华胰腺病杂志》也组织我国消化及消化内镜等多学科专家编写了“中国胰腺囊性肿瘤共识意见”,结合上述共识简要介绍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相关指南:2013 我国胰腺囊性肿瘤共识意见(草案2013,上海)
诊断 腹部超声可用于PCNs的筛查,能够区分囊实性病变,确定肿瘤的位置、分隔、乳头等成分,这在各级医院均能开展,但由于受气体反射等原因影响,其敏感性较低,难以区分PCNs的病理类型。
与B超相比,CT能更好地区分各种胰腺囊性肿瘤的形态、密度及钙化,磁共振成像(MRI)能辨别囊腔内容物的特征,MRCP可显示病变与胰管的交通情况。国际共识推荐,CT或MRCP在具有高危特征和报警特征情况下应用:(1)高危特征:>1cm的囊肿(囊肿中的实质成分有增强,主胰管(MPD)≥10mm或存在梗阻性黄疸)。(2)报警特征:囊肿≥3cm,囊壁增厚并增强,存在不增强的囊壁结节,主胰管宽度在5~9mm,主胰管直径突然变化合并存在远端胰腺萎缩或淋巴结肿大。
EUS可以对囊性病变进行检查,能够较好地显示分隔、壁结节等囊腔内结构以及血流情况,还可以在EUS下对囊液进行抽吸或引流,进一步行细胞学分析,建议检测淀粉酶和癌胚抗原。造影增强EUS及谐波造影增强EUS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EUS对PCNs的诊断能力,但该项技术目前在国内医院开展的不多。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辨别囊性病变是否与MPD交通最敏感的方法,ERCP可收集胰液行细胞学及生物化学诊断,胰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但随着高分辨率MRCP的发展,且鉴于ERCP的创伤性,目前的共识已不推荐ERCP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手术治疗 大多数胰腺囊性肿瘤属良性病变,仅需长期密切观察,但必须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采取合理治疗方案。胰腺囊性肿瘤的手术病死率很低,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必须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既要避免治疗不足,也要避免治疗过度。手术方式包括保留胰腺的切除术(如去核术、中央胰腺切除术)、局部胰腺切除术(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远端胰腺切除术)及全胰腺切除术。手术原则包括完整切除病变、适当清扫局部淋巴结、尽可能保留胰腺实质以及剩余胰腺的重建或引流。
浆液性囊性肿瘤无恶变倾向,但有临床症状、病变>4cm及囊性病变性质不确定时需手术治疗;MCN具有恶变倾向,建议采取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主胰管型IPMN及混合型IPMN均建议手术治疗;实性假乳头状瘤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分支胰管型IPMN的恶变倾向相对较低,手术指征包括:(1)病变>3cm;(2)有壁结节;(3)MPD扩张>10mm;(4)胰液细胞学检查可疑或呈阳性结果;(5)囊肿引起症状。
非手术治疗 EUS引导下注射消融术:常用的药物有酒精、紫杉醇等,治疗目的为消融囊壁上皮细胞并消除或降低恶变风险。适应证包括:(1)存在手术禁忌证或拒绝手术的患者;(2)随访期间囊肿体积增加;(3)囊肿>2cm、囊内小腔≤6个,且病变不与MPD交通。影响PCNs消融效果的因素包括囊壁厚度、囊内分隔及存在壁结节等。
光动力疗法:可治疗不宜手术的主胰管型IPMN患者,但IPMN与胰管交通者不宜行EUS引导下的光动力疗法,常需手术治疗。
化疗及放疗:PCNs尤其是MCN及IPMN可发展为浸润性肿瘤,甚至出现局部或远处转移。尽管多项研究表明,PCNs术前和/或术后化、放疗前景令人期待,但其疗效及方案等尚存争议。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943

1 17 2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