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低位右房起源的局灶性房速:V3-V6导联P波形态的重要性

发布于 2013-12-09 · 浏览 1144 · IP 陕西陕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11 年零 154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体表心电图的P波形态(P-wave morphology,PWM)对判断局灶性房速(focalatrial tachycardia,FAT)起源至关重要。来自德国的霍岩教授对起源于低位右房的房速心电图特征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房间传导通路(interatrial conduction,IAC)与P波形成的关系。
研究共分析了28例低位右房来源的局灶性房速患者,详细的激动标测确定了其腔内起源灶定位。其中低位三尖瓣环非间隔部(lower non-septal tricuspid annulus,LTA)来源11例,冠状窦口(coronarysinus ostium,CSO)来源11例,低位界嵴(lower crista terminalis,LCT)来源4例,低位游离壁来源2例。其中CSO来源(11/11)及LTA来源(9/11)的房速,其胸导联V3-V6中连续2个导联P波为负向,敏感性91%,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75%;而V3-V6导联P波正向预测LCT来源(3/4)的局灶性房速,敏感性75%,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60%,阴性预测值96%。V3-V6导联P波负向与冠状窦附近穿过心房肌的优势IAC沿由前向后的方向同时激动两心房相一致;相反,P波正向则与心房后壁(非冠状窦相关的)房间连接相关。
因此胸导联V3-V6导联P波形态可准确鉴别低位右房房速的解剖学来源,其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并可能与房间优势传导通路有关。
Europace(2013) 15, 570-7
img

图1. 低位右房解剖结构的定位,SVC上腔静脉,TA三尖瓣环,CT界嵴,FO卵圆窝,L.FW低位游离壁,L.CT低位界嵴,TT tudaro腱,CSO冠状窦口

img
图2. 异位房性心动过速时的P波形态(25mm/s),标准12导联心电图的P波形态提示房速起源低位右房。CSO冠状窦口,TA三尖瓣环,TA6/TA7/TA9分别为三尖瓣环6点钟、7点钟、9点位置,L.CT低位界嵴,L.FW低位游离壁
img

表1. 房速周长及P波形态

img

图3. 房速时的三维电解剖标测及腔内电图,A为起源于低位界嵴的房速,B为起源于三尖瓣环7点位置的房速,C为起源于冠状窦口的房速










Diagnosis of AT originating from the LRA.pdf (293 KB)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144

回复7 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