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实验汇总
如果您也从事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建议来看看。丁香通实验方法频道特别整理出“G蛋白偶联受体”实验方法汇总,供您参考。发表实验点评,补充相关实验,还有机会赢取丁当。我们将从所有参加者中抽取5位幸运网友,每人奖励10个丁当。
具体参与方式:
1、点评已有实验(如图),比如PCR扩增和扩增产物克隆

2、跟帖补充实验
比如:我认为G蛋白偶联载体还少药物应用相关的实验。
以下是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实验技术:
1、【G蛋白偶联受体的发现】
2007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和科比尔卡首次用T4溶菌酶融合法解析了β-肾上腺素受体(某种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该方法后来成为获取G蛋白偶联受体三维结构的常规手段,两位科学家因此荣获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进行该项研究需要掌握的实验方法包括:
cDNA文库构建
重组DNA转化实验
PCR扩增和扩增产物克隆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
蛋白质的表达、分离和纯化
2、【G蛋白偶联受体的检测】
GPCR属于膜蛋白--穿插细胞膜多达7次,而且构象形态多,因此其结构生物学分析不易开展。近年来,X线晶体成像技术、油脂立方相、核磁共振波谱等技术的发展让GPCR结构解析成为可能,具体的实验方法包括。
油脂介孔膜蛋白结晶
X射线晶体成像技术测定蛋白质结构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实验操作规程
3、【G蛋白偶联受体的应用】
GPCR家族的建立推动了人类对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认识。很多人类疾病与G蛋白偶联受体相关,因此它是制药行业重点研究的对象。相关的研究有:
G蛋白偶联受体活化激活PI3K信号通路
G蛋白偶联受体途径:GC-cGMP-PKG
丁香园 丁香通
2012.10.25
最后编辑于 2012-10-25 · 浏览 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