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国抗体产业、抗体产业关键技术综述 老帖20130525更新 免叮当
1、选择直接上传而不是压缩打包,主要是便于叮当少的战友可以直接浏览。当然,也有赚叮当的私心
2、以上文献,小弟都是反复阅读,一般都是权威杂志或是大公司发的review,基本可以代表行业内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加上小弟有从事生物仿制药(抗体)近五年的工作经验。应该不会浪费大家的叮当。
3、小弟也有写点原创文字的想法,已经完成《抗体产业关键技术》系类中的《高表达细胞株构建》《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工艺开发》等,只是还在送审阶段。时机成熟,会都贴出来。
4、贴出点关于2011年抗体研发,个人的分析。
版主觉得有意思,请加分
截止至2011年10月,进入制药公司产品研发线的治疗性抗体总计约三百五十多种,已经进入三期临床的抗体药物共通过对以上候选药物进行技术分析,可以判断国际上抗体药物研发呈现以下特点:
1、临床适应症集中在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两类。2009-2010年,抗体药物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抗癌和抗炎症,两者的市场份额分别占抗体药物销售额总计的40%和38%。目前,在制药界的研发线上,进入三期临床研究阶段的25种抗体中,12种针对肿瘤等适应症,9种针对免疫性疾病等适应症,4种针对其他疾病(血友病、老年性痴呆等)。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继续成为抗体药物的主要市场。
2、抗体人源化程度不断提高,人源化和人源抗体成为主流。进入三期临床研究阶段的二十五种,嵌合抗体只占2种,人源化抗体占 种,人源抗体占 种,抗体融合蛋白占 种。目前,以“CDR移植”为代表的抗体人源化技术,和以“噬菌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鼠”为代表的人源抗体筛选技术日臻成熟,近期内上市抗体将以“人源化”和“人源”抗体为主。2011年,美国市场上市的抗体药物Belimumab,Ipilimumab均为全人源抗体。
3、抗体结构类别不断丰富,新结构抗体正在兴起。随着近年对于抗体药物作用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抗体工程技术的成熟,以抗体片段、抗体免疫连接物、Fc融合蛋白、双特异性抗体等为代表的新结构抗体,占据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抗体候选药物数目的百分之四十以上。2007年上市的Soliris,其Fc段便是IG2/4的嵌合体。2009年,可变区可同时结合肿瘤和CD30受体的“双特异性抗体”RemovabTM在欧洲市场上市。新结构抗体正在成为抗体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我国目前上市抗体药物品种进行分析,可判断中国抗体药物市场呈现以下趋势:
1、国外制药公司正在抢占中国抗体药物市场。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抗体药物共计14种,其中国外公司上市品种占据多数(8种),而且,目前销售量排名前六位的抗体药物(Rituximab、Trastuzumab、Infliximab 、Cetuximab、Adalimumab、 Bevacizumab)在国内均已经上市。这体现着国外制药公司对中国庞大医疗市场的觊觎和抢占
2、上市品种靶点单一、缺乏人源抗体。我国目前上市抗体的主要靶点TNF、EGFR,CD25,均有国外同类抗体在国内上市,这也意味着:相同临床适应症上将有国内外多个厂家的抗体药物进行竞争。我国厂家的六种上市抗体中以鼠源、嵌合、人源化为主,而唯一能代表抗体药物主流的全人源抗体(Adalimumab)为国外厂家(Abbott)进口。药物靶点单一、缺乏人源抗体,体现着我国抗体药物研发上游技术的落后。
3、产业装备技术落后,行业产能不足。目前国内开展抗体药物研发、生产、外包等相关业务的生产企业已达十余家。生物反应器规模超过1000L的厂家(含在建)仅有七家,整个行业产能约数百公斤。抗体药物的临床使用特点在于剂量大、疗程长,而目前国内整个行业产能,远不能满足国内医疗市场对于抗体药物的需求。
个人原创,欢迎讨论,文字对应的上市抗体品种汇总表,不再贴出。后面跟帖中参考文献里有
最后编辑于 2013-05-25 · 浏览 12.9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