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加入世川项目一周年纪念
世川应该是个很不错的项目,然而网上的资料和经验并不多。据说今年35期是最后一期,不晓得是不是谣言。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先加入这个项目的还是有责任和义务告知后来的战友们。抛砖引玉一下,希望目前在日本的,或者参与过这个项目的同学不断补充进来。
由于这个项目前途未卜,所以之前的申报和面试的过程就略去。若还有后来者,可以到时再做补充。
那就首先说说日语学习好了。说道这个,我是没有半点经验,只有教训了,因为学得很烂。现在常常后悔,当时要再努力点就好了。这里要尤其提醒去落单去偏远小地方的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乡下地方不比东京、关西那些大城市,中国人多,会英文的日本人多。小地方虽然闭塞,但日本人看到外国人来,会觉得新鲜,会带你一起吃喝玩乐。这样日文的重要性一下子就彰显出来了。要是你会听会讲,那应该会玩得更开心,不然就只好埋头多喝酒多吃东西了。他们讲到热火朝天,哄堂大笑,或者在八卦一些医院的某些医生护士的故事的时候,你不要指望有人会跳起来帮你用英文翻译,完全靠你自己的日文水平了。嗯,这些都是不着调的,主要是想说明日文学习的重要性。
去年我们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的时候,用的是标日,派出来的是朱,赵,张,王四位老师。各有特点。
朱老师是教研室主任,知识丰富,但同时也是很严厉的老师,我现在想起来还是有点害怕她的。上到一定程度,朱老师会叫我们当番,就是轮流站起来讲一段话。那时很害怕,但现在想来,这算是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了。在日本,总会要自我介绍,朱老师课上的这个当番训练,让我能在这里毫无压力的讲上一段。感谢她。
赵老师,应该会有很多同学喜欢,也是本人理想中的外语老师的样子。严厉但有不失亲切,渊博且又擅教。要是能跟她学习3年,应该有望入门,修炼成日文的高手。可惜的是,我们只有3个月。
张老师,在我看来绝对是个有才且有大智慧的老师。他的才华使他已经不满足仅仅上些课本上的内容了。一开始,可能会有同学不习惯张老师的风格,但是相信我,越到后面会越喜欢的。张老师会把同学们当小兄弟,小朋友。到现在还记得去张老师家开饺子party的情景。多年后,大家可能就忘光了在沈阳学了些什么日文,但应该不会忘记,在张老师家喝酒吃肉的美好时光吧。
王老师,和我们是年纪最接近的一位了。上她的课,本人表示毫无压力。她是一个可以做好朋友的老师,除了日文知识,还可以问她很多日本生活方面的东西。去年我学得最失意的时候,问她,我要是只会一个英文,能在日本生存下去吧,她很认真地回答我说,在日本一句话都不说都能很好地过下去。多实在的北方姑娘。
说完了老师,可以说说课本了。标日上下册在3个月上完,有点拔苗助长,这个欢迎有不同意见。书本本身很好,里面所有教的基本到了日本都有影子。但要我再次学习,我想我会更加抓住重点。里面有些描述性的文章,可以完全不用看,什么清凉饮料水的销售,或是预付费携带电话的那些文章,现在想来,好误人子弟啊。而真正有用的,应该是教怎么叫吃的,出行怎么坐车,怎么听报站名的那些东西。我记得有一章节后面的词汇之源全是讲日本料理的,这个就应该强迫大家都会啊。因为到了日本,会有不同的人,请你吃不同的饭,但他们都有同样的问题,就是你知道哪些日本料理。可怜我刚来的时候,只会拉面,亲子盖浇,寿司3个吃的,这样和人家交流起来,就很作孽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要尽量多去背常见的日本人的姓氏。标日上有佐藤,清水,铃木,佐佐木这些,我在这里遇到了,一下子就能叫出来,他们就会很高兴,你有什么忙请他们帮,他们就很乐意。但很多都不认识,花了很长时间才记住。应该好好利用沈阳三个月学习下。还有就是假名了,平假名应该还好,但片假名我到这里半年都还不是一下子能反应过来,而日本的街上基本都是片假名,所以,这个应该好好学习。
好了,沈阳的语言培训基本就这么多,希望有人补充啊,后面有机会再说说别的。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3 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