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例药物性多脏器损害的病例调查
摘要:目的 调查1例用骨伤科中药后与出现多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调取患者服用中药后的几处诊疗机构记录,各项检查数据,及追踪个体素质和用药过敏史,作系统分析。结果,患者有服用中药史,入住第一家医院时,已出现多脏器损害(间质性肺炎;1型呼吸衰竭,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肾功能不全),与该院治疗无相关性,与患者个体素质和前期中药服用史有相关性。经及时治疗后痊愈。临床对过敏体质与中药药物性损害相关性缺乏了解,病史记录未见详尽既往过敏病史追踪记录,对此病例的病因分析存在模糊阶段。结论 中药致多脏器损未见相关报告,需加强深入研究,加强科普宣教,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减少药物性危害发生。
2023-09-01补发全文(因经常性需要用到全文记录)
1例药物性多脏器损害的病例调查(4稿)
黄岩ADR中心,台一医临床药学室,辛学俊
2010,11,22,--12,13完稿
摘要:目的 调查1例用骨伤科中药后与出现多脏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调取患者服用中药后的几处诊疗机构记录,各项检查数据,及追踪个体素质和用药过敏史,作系统分析。结果,患者有服用中药史,入住第一家医院时,已出现多脏器损害(间质性肺炎;1型呼吸衰竭,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肾功能不全),与该院治疗无相关性,与患者个体素质和前期中药服用史有相关性。经及时治疗后痊愈。临床对过敏体质与中药药物性损害相关性缺乏了解,病史记录未见详尽既往过敏病史追踪记录,对此病例的病因分析存在模糊阶段。结论 中药致多脏器损未见相关报告,需加强深入研究,加强科普宣教,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减少药物性危害发生。
1,基本情况:
2010,10,25,上午,急诊室请会诊,一个多脏器损害的急诊病人,并提供中药剂。现埸查看,是一剂骨伤科用复方中药(见图)。经查看,系治疗骨伤科中药。对患者及三个家属病史采访:患者原有胃病,颈部骨刺,轻度贫血,但从未住过院。10月18日来台一医就诊腰腿痛,CT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10月20日,转本地某中医院就诊,入住骨科病区,(住院号84775)。入院后,查出肺部感染,肝肾功能损害等。10月24日,出院转入本院诊治。
详细追问患者及家属既往过敏史,答:皮肤擦红花油会过敏,贴止痛膏药会周边发红,农活中稻叶划皮肤,或上山柴草划皮肤会发痒。
现埸查体:腹中部大片红疹。瘙痒。
初步判断,系药物性肝损害,是世界上尚未解决的难题。
2010,10,25,14:10入院台一医,呼吸科治疗,住院号:236207。
2, 台一医治疗过程:
2,1、诊断:根据主诉和现病史,及前期医院检查治疗记录,初步诊断:间质性肺炎;1型呼吸衰竭,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肾功能不全,贫血。
2,2,诊疗计划:
(1)监护,氧疗。
(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氨溴索化痰;甲强龙抗炎;还原性谷胱甘肽护肝;川芎嗪改善微循环;果糖二磷酸营养心肌;埃索拉美唑片护胃。
(3)完善辅助检查。
(4)心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经进一步检查,补充诊断:食道炎,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高脂血症(2010,11,3)。
2,3,治疗经过:
2,3、1、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4.5静滴,q8h;25/10---1/11,改bid;
2,3、2、甲强龙40mg,静滴,qd—25/10---1/11;
2,3、3、埃索拉美唑片20mg,口服,qd;25/10—27/1/11,改泮托拉唑60mg静滴,qd,--
2,3、4、氨溴索30mg,静滴,q8h25/10—1/11,改bid;
2,3、5、果糖二磷酸10.0静滴,qd,25/10—1/11;
2,4,出院日期:2010-11-07; 住院天数:13天
出院时情况:
患者无明显咳嗽,无胸闷;查体,神志清,两未闻及明显罗音,心率齐,双下肢无明显水肿,身上皮疹已全部消褪。
2,4,1,疗效评定:好转。
2,4,2,出院医嘱:1,注意休息,避免受凉感冒;2,不适门诊随访,一周后门诊复查,复查血常规,血沉,肝肾功能,电解质,一月后复查肌电图。3,出院带药,埃索拉美唑片,20mg*14#,用法,20mg,每天1次。
2,5,出院后跟踪:
2,5,1,中药来自何处?------经反复调查,系某个体骨伤科诊所处方,处方时间:2010,10,9;组方药物,符合骨伤科用药原则。
2,5,1,出院后检查指标跟踪
2,5,1,1,血常规:16/11,除原有贫血指标偏低,其他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血小板计数,处正常范围。
2,5,2,2,生化检查
■(16/11)胆红素、肝肾功能等恢复正常。(注: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酰胺转肽酶三者稍偏高除外) 。
■(2/12)生化检查: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MB),均转正常。
以上指标提示,患者目前完全康复。
3, 疾病发生及治疗情况调查
3,1,某中医院诊治情况:
■2010,10,20,首次病程录(骨科):
●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麻木,并行走不能,并于今天上午出现咳嗽,并有咳血,来院门诊,常规检查后,摄椎间盘CT示,L4,5,椎间盘突出,收治入院(骨科)。
●查体,T37.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神清,痛苦貌,胸廓无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Ⅳ级,其大腿外侧、胫前及胫后皮感麻木,并有压痛,膝反射迟钝。
●X片示“L4,5椎间盘突出”。
治疗计划:1,(略)。2,(略),3,中药,拟祛风通络,温阳利水,方用八珍汤加减。
4,西医治疗,脱水,保护胃粘膜,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5,卧床休息,推拿治疗。
■ 2010,10,21,骨科主任医师查房:发现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报告,请内科会诊。
■ 2010,10,22,内科会诊后由骨科转入内科治疗。转入诊断:
1, 肺部感染;
2, 矽肺?
3, 肺泡癌?
4, 胃癌?
5, 肝损害原因待查。
6, 慢性肾功能衰竭;
7, L4,5,L5/S1椎间盘突出症;
8, 胆囊炎;
诊疗计划:完善各项检验,检查,予抗炎,抑酸,护肝,对症支持治疗,防止各种并发症产生。
■ 2010,10,23,内科查房:患者有咳嗽,咳痰,痰黄色,带血,查体,T37.2℃,P82次/分,R21次/分,志清,精神软,慢性病容,盆血貌,颜面轻度浮肿,血常规,WBC22.3×109/L;L11.1%;N81.0%:Hb83g/L;Plt60×109/L;尿常规WBC3+/Hp,肝肾功能指标升高,提示病情加重。
■ 24/10,患者家属要求自动出院转上级医疗。
4, 讨论与分析:
4,1,患者疾病起始时间:某中医院(20/10)首次病程录,示“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下肢麻木,并行走不能,并于今天上午出现咳嗽,并有咳血,来院门诊。”该病例应于15/10左右发病,相应于服用(9/10)骨伤科中药(5剂)后时间。出现呼吸系统症状,及肝肾功能指标异常,相当于首次服中药后10天左右。
4,2,是否为原有疾病:主诉:原有胃病,颈部骨刺,轻度贫血,但从未住过院,与补充诊断相符。台一医入院初步诊断中6项,除“贫血”为原有疾病,余5项(间质性肺炎;1型呼吸衰竭,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肾功能不全)为新发生疾病。
4,3,为何中药与多脏器损害发生时间上相关性?
本人总结评述了《2009年度本院药物性肝损病例调查与分析》,总体表明,药物性肝损的研究,国际领域还未明了。2003年国际成立肝病网络,它的宗旨:曾有明显药物性肝损并愿意接受随访调查的患者建立档案,作进一步探索研究。2007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成立药物性肝病学组,建立网站,旨在建立和健全我国的药物性肝病数据库,呼吁各临床人士勇跃登录,上报数据。
南京军区肝病研究中心陈成伟教授说:药物性肝损机制,分中毒性(仅0.5%--2%)和特异质性,以后者居多。特异质性又分为过敏性和代谢性。过敏性伴过敏症状,发生快,停药3~4周症状消失。
本例经详细追问患者的既往过敏史,存在“红花油,止痛膏药过敏史,稻叶、柴草划皮肤发痒。”现埸体检“腹部大片红斑,瘙痒”,提示该患者有过敏体质。假设按“特异质”体质分析,完全有可能对中药引发过敏。根据服用中药和发病时间的相关性排查,基本吻合。但病程录中均未见该方面记录,且记载“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与事实不符。患者痊愈出院后,临床对该病例为何发病,仍感“懵然”。除了药物性肝损的病因复杂性还不甚明了原因之外,临床对过敏体质和疾病的发生的相关性,仍缺乏深刻了解,可能为因素之一。
4,4,多脏器损害诊断的准确性:
4,4,1,某中医院入院时系列检查指标
■21/10, 肝功能损害:ALT(谷丙转氨酶): 192(范围0-50);AST(谷草转氨酶): 236范围(0-50);GGT-(谷胺酰转肽酶):126(范围0-50)。
■ 肾功能损害:BUN(尿素氮):38.99(范围1.80—8.20) mmol/L;Cr(肌酐)624(范围37.0—120.0)μmol/L
■ 心肌酶谱:升高:LDH—乳酸脱氢酶: 781(114-240) U/L;CK-肌酸激酶: 3489 (25—200)U/L;
CKMB--肌酸酶同功酶:66(0—24)U/L
■ 蛋白偏低,蛋白比例倒置:,总蛋白:21/10:54g/L(60.0—83.0 )g/L;白蛋白26.4(35.0—55.0) g/L;球蛋白27.6(20.0—35.0)g/L;白球比1.0(1.5—2.5);
■ 胆红素升高:总胆红素:71.3(1.7—21.0) μmol/L;直接胆红素:41.5(0.1—6.8) μmol/L;间接胆红素26.8(0.9—17.1) μmol/L.
4,4,2,台一医入院时系统检查指标
24/10检查:
■血常规:WBC18.8×109/L,N81.7%,Hb79g/L血小板115×109/L,血沉122mm/H,CRP84.4mg/L;
■肾功能损害:BUN6.9(1.8-8.9)mmol/L,Cr350(40-120)μmol/L
■心肌酶谱:CK-肌酸激酶337 (25-200)U/L,CK-MB肌酸激酶17(0-24)U/L;
■血气分析:PH7.45; PaCO2 31.4(35.0—45.0)mmHg, PaO2 40.2(80.0—100.0)mmHg, 剩余碱(BE):-2(-3.00—3.00) mmol/L.
■电解质:钾:3.97 mmol/L,钠136.2 mmol/L,氯97.2 mmol/L ;
26/10生化检查
■肝功能:损害
总胆红素38.5μmol/L,
直接胆红素18.0μmol/L,
间接胆红素 20.5μmol/L(0.9-17.1),
谷丙转氨酶(ALT)165. (5—65), U/L
谷草转氨酶(AST)93. (5—55) U/L
乳酸脱氢酶,921 (114—240) U/L,
4,5,痰培养结果:
28/10:阴沟肠杆菌+++;敏感抗生素有:碳青酶烯类,三,四代头孢,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等。耐药抗生素:青霉素类、一代头孢及酶抑抑剂复合物。
提示社区感染菌,耐药率较低,多数抗生素敏感。治疗中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效果显著。
4,6,疾病治疗快速痊愈分析
可能与过敏性机制有关。及时停用相关致敏药物,及时有效治疗是关键。陈成伟教授报告指出:过敏性伴过敏症状,发生快,停药3~4周症状消失。本例基本相符。
4,7,对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启示
用药过程密切监测肝功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公众认知水平,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个体过敏素质既往史追踪和重视程度,是提升临床安全用药和诊断水平的重要方面。临床相当于数量的用药不良反应,与过敏素质相关。
4,8,中药相关性多脏器损害,未见相关报告。本例符合上报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药物性肝病网络条件。但中药引发多脏器损害,尚未查获文献。
最后编辑于 2023-09-01 · 浏览 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