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病理表现

消化内科医师 · 最后编辑于 2004-10-22 · IP 上海上海
2751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20 年零 29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PBC典型病理表现为非化脓性损伤胆管炎或肉芽肿性胆管炎,以破坏小胆管为主。肉眼可见肝脏肿大,呈墨绿色,表面平滑或呈细颗粒状,随疾病进展表面呈结节状。镜下主要表现为中间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变化,小叶间胆管减少,并可出现肉芽肿样变。根据汇管区病变的可分为四期,但各期表现可有交叉重叠:
Ⅰ期(胆管炎期):胆管炎症损伤及坏死,胆管细胞皱缩出现空泡样变,可出现肉芽肿样病变,后者主要由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嗜酸细胞及巨细胞组成。(图2)
Ⅱ期(胆管增生期):炎症由门静脉三角区向四周扩散,并出现胆汁性碎片样坏死,表现为特征性的门脉周围肝细胞空泡样变性以及巨噬细胞浸润,并出现成纤维细胞和胶原增加。病变更广泛,正常胆管数减少,不典型胆管数增加。(图3、4)
Ⅲ期(纤维化期):表现为进展性纤维化和瘢痕,相邻门静脉之间出现桥样纤维间隔,此外还有胆汁淤积的证据。(图5)
Ⅳ期(肝硬化期):汇管区间的纤维间隔延伸、相互连接,纤维组织向小叶内伸展分割肝小叶,出现局部肝细胞坏死和大小不等的结节。(图6)

图1 正常汇管区(包括一门静脉分枝)
img







9 16 1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9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