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讨论】请教:这样的研究计划应该选择怎样的研究设计方案呢??致谢!!

发布于 2010-10-31 · 浏览 1530 · IP 重庆重庆
这个帖子发布于 14 年零 19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各位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的前辈们好:
小弟是搞临床医学的,近期要完成一份临床试验方案的设计。之前没有做过类似的工作,这段时间虽然查了一些资料,但是,总觉得似乎无论选择哪种设计方案都不是很妥当。故请教各位前辈。现将大致研究目的及思路概述如下:

本研究是关于高血压的一种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尝试(通过介入手术方式来控制血压);期望选择一些高血压病人(病情相对较轻的,风险较低而血压控制欠佳的患者)给予介入手术治疗,待治疗后比较介入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对患者血压的影响。但是,在介入手术后并不停用他们原来的降压药物,而是根据病情继续使用其术前使用的将要药物,如术后血压下降良好,则临床上依病人实际情况减少降压药物的使用种类及数量,必要时停用降压药物。最终观察:(1)患者术后的血压下降情况;(2)患者血压达标率的改善情况;(3)患者降压药物的减少情况如何;

从大方向上来看的话,该研究的随机化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血压的个体差异及样本数量的限制,故本打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来进行。但是,近期在查阅王家良主编的《临床流行病学》第三版时对于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里面有这样一段介绍,原文如下“对于仅有一种治疗措施,观察治疗前后的效果,则不能称为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例如服用降压药物后观察治疗前后血压下降幅度,或者抗贫血药物对贫血患者治疗后,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上升的情况,这些均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要误认为是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

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的经典病例也确实是:先给予干预一,观察效果;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洗脱期后再给予干预二,观察效果。最后进行比较。本研究则确实是为了观察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如果采用描述性研究,似乎这种研究方式目前杂志上已经很少用了。而且这样的了解新的干预措施的描述性研究在文献中会怎么显示呢?即有没有专业的英文名词呢?检索这类研究文献的英文翻译觉得有点头疼。故请教各位前辈。恳请指点、讨论。致谢!!!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1530

4 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4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