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善和信任

发布于 2010-04-19 · 浏览 318 · IP 黑龙江黑龙江
这个帖子发布于 15 年零 2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这是一个留学在德国的子长哥哥写的文章,我觉得很好,就转了过来。

德国街头有不少乞丐,他们并非衣衫褴褛,邋遢无比,相反,他们很多人都是很朋克党,一些很非主流的前卫青年,染着五颜六色的头发,穿着黑色皮质和铁链子的衣服,很多时候都是带着条狗,坐在地铁入口处,或者银行门口,有盆或无盆,从不主动向人乞讨,随路人施舍。当然也有很多乞讨的土耳其青年确实神情猥琐,他会在行走过程中,突然转头向你一脸无奈表情地要一欧或两欧,说是要买票。我有次在地铁里也遇到一个土耳其中年人,他说一段几里哇啦的德语,我想他是不是要换零钱,于是把自己兜里的5欧左右的硬币掏了出来,让他自己挑。没想到他一把全拿了过去,还继续纠缠不休。



也因此,有此类经验的中国朋友就教了一些他们自己的绝招。一般情况下,见着此类人,一般都是摇头示之:他们先说德语,示之以耸肩摇头,再说英语,继续耸肩摇头,遇着水平高点的再说几句日语或韩语或中文,我学到的经验是继续摇头——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你来自亚洲哪个国家,就像我们见着老外很难区分是德国人,奥地利人,抑或法国人。一般情况下,这个经验着实管用,省却了很多麻烦。



不过最近有个朋友讲了一个她自己亲自遇到的事情,让我改变了一些想法。有天她和德国同事走在德国街头,有个小伙子一脸无奈的神情朝他们走过来。她以为是一般街头乞讨的土耳其人,因此见他尽管用汉语问候她,她依然摇着头,一脸漠然地继续前行,然而她的德国同事则热心地同那人攀谈起来,原来那个人竟然只是想找个银行而已!她当时觉得尴尬极了。



事情不大,却让当事人汗颜许久,即闻之如我者,亦觉心里难以平静。两个国家的人为什么在对待一个平常的小事上表现出一些差异?



德国人喝酒有个习惯,双方在碰杯之前一般都要用眼神对视数秒,以示真诚。倘不如此,对方便觉得你自卑云云,据一朋友说,喝酒不敢与人对视者可能被怀疑性能力较差,这似有些殊为惊异之意了。但是,寻常交往,包括交谈,偶遇或者至医学院某部门去办事,对方一般都会用平静的目光和对视至少一秒以上,脸上还挂着和你毫无利益冲突的真诚笑容,真是让人紧张而来,开心而去。



据说南京某农业高校,某教授的妻子是个虔诚的宗教徒。自从她信上宗教后,她发现自己的丈夫越来越“简直就不是人”:白天说假话,人前说假话,上级面前说假话,下级面前说假话,在外面说假话,在家里也说假话,几乎就没有说真话的时候。李敖在批判《中国式好人》里,说班固把人分为上下圣人类,中上仁人类及下下愚人类等九类,并嘲笑这种形而上学的善恶之分,就想小孩子看电影,首先问的就是,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然而,分入上下圣人类的都是尧舜禹汤及孔夫子等人,都是些有善名的好人。如果这样的话,那么这样的教授大概只是下下愚人,大概只能和商纣和赵高等人同居一等了。



当一个社会和集体充满假话,就等于充满丑恶,充满无耻,充满不信任,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下下愚人,而这些下下愚人偏偏都会自以为自己是对的,就是世间常态。比如,我们很多人就开始不为说真话的人叫好,他们总是纠缠在他的真话伤着了谁,这真是匹夫匹妇的陋见。我们见着那些说着假话,占着公家便宜甚至***受贿的人就以为能力强。这是一个很奇怪、很荒谬的逻辑,但是我们习以为常,以为这就是世间,这就是常态。



我认识一个信天主教的中国女孩,我问她为什么相信宗教?她说,那些信耶稣的人内心里充满善良,当一个人生活在每个人都充满善良的地方他就把自己隐藏的善的一面展示出来,也因此越来越善。我想我是相信的,被爱的人才懂爱他人。而当我们被太多的假话包围,连善良都成了一个可耻,这样的时候我们又怎么会相信别人?如果连最基本的信任都没有,我们又怎么会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18

回复收藏点赞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