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吸烟的危害

发布于 2009-10-09 · 浏览 3977 · IP 山东山东
这个帖子发布于 15 年零 216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目前世界上每年消耗烟叶达570万吨,烟叶燃烧产生的烟雾是烟叶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气体、蒸气和尘粒的混和物,含有大量的有害生拉物质,主要为尼古丁、多环芳香烃、酚、β-萘胺、苯并比、吲哚等尘粒约占8%,其余为一氧化碳、氢氰酸、乙醛、丙烯醛、、氨、肼及甲醛等气体以及镉、镍、砷、铅等重金属元素,并被证实的含有致癌物质约40余种。所以,吸烟对人类健康已构成极大的威胁。吸烟对人体危害是个缓慢的过程。
  据WHO统计,每年死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高达400万,即平均每几秒钟就有一人因为吸烟而死亡。如果不加控制到2030年每年死与吸烟有关疾病的人将上升到10000万人,而我过占200万人,吸烟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紧迫问题
致癌作用
吸烟致癌已经成为公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癌和小细胞肺癌,吸烟者肺癌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吸烟每天在35只以上则比不吸烟者高出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出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85%为吸烟造成,吸烟者如果同时接触化学性致癌物则肺癌的发病率更高。烟叶中的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需要经过芳香碳氢化合物内羟化酶的作用后才能具有细胞毒和诱发突变作用,在吸烟者的体内羟化酶的浓度较不吸烟者要高的多。吸烟可降低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从而削弱机体多肿瘤细胞的生长的监视、杀伤和清除能力,这就进一步解释了吸烟是多种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吸烟者喉癌的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几倍,膀胱癌发病率增加3倍,这可能与烟雾中β-萘胺有关系,此外吸烟与唇癌、舌癌、口腔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肾癌、子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表明烟雾中的致癌物质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的发育,致使其子代的癌症发生率显著增高。
二、对心、脑血管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显著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的死亡率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较后者广泛而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是公认的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有害因素,但其确切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血脂变化、血小板功能及血流变异常起着重要作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前列环素(PGI-2)的生成,PGI-2是最有效的血管扩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物质。吸烟可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引起血清HDL-C降低,胆固醇升高,PGI-2水平降低,从而引起周围血管及冠状动脉收缩,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和血流减慢,造成心肌缺氧。尼古丁又可促使血小板聚集。烟雾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影响红细胞的携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从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由于组织缺氧,造成代谢性红细胞增多症,使血粘滞度增高.此外,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导致凝血系统功能紊乱;吸烟还可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PGI-2生成减少,血栓素A2相对增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加,以上这些都可能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心肌缺氧,使心肌应激性增强,心室颤动阈值下降,所以冠心病的吸烟者更易发生心律不齐,发生猝死的危险性增高。
  据报道,吸烟者发生中风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2-3倍,如果吸烟和高血压同时存在,中风的危险性就会升高近20倍。此外,吸烟者易患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和闭塞性血栓性动脉炎。
对呼吸道的影响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慢性气道阻塞的主要诱因之一。实验研究发现,长期吸烟可使支气管粘膜的纤毛受损、变短,影响纤毛的清除功能。此外,粘膜下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分泌增多,以及呼吸道微生态失调,容易阻塞细支气管。中国医科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吸烟者下呼吸道巨噬细胞(AM)、中性粒细胞(PMN)和弹性蛋白酶较吸烟者明显增多,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烟粒及有害气体的刺激,下呼吸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激活,活化的AM除能释放弹性蛋白酶外,同时又释放PMN趋化因子,使PMN从毛细血管移动到肺。激活的AM还释放巨噬细胞生长因子,吸引成纤维细胞;以及PMN释放大量的毒性氧自由基和包括弹性硬蛋白酶、胶原酶在内的蛋白水解酶,作用于水肿的弹性蛋白、多粘蛋白、基底膜和胶原纤维,从而导致肺泡壁间隔的破坏和间质纤维化。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较不吸者高2-4倍,且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成正比例。患者往往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活动时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显示呼吸道阻塞,肺顺应性、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降低及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吸烟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最终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即使年轻的无症状的吸烟者也有轻度肺功能减退。COPD易致自发性气胸。吸烟者常患有慢性咽炎和声带炎。
对消化道的影响
吸烟可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一般比不吸烟者增加91。5%,并能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钠,致使十二指肠酸负荷增加,诱发溃疡,烟草中烟碱可使幽门括约肌张力降低,使胆汁易于反流,从而削弱胃、十二指肠粘膜的防御因子,促使慢性炎症及溃疡发生,并使原有的溃疡延迟愈合。此外,吸烟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易造成反流性食管炎。
其它
吸烟产生的尼古丁有降低性激素分泌和杀伤精子的作用,使精子数量减少、形态异常、活力下降,以致受孕机会减少。吸烟还可造成睾丸功能损伤,男子性功能减退和性功能障碍,导致男子不育症。吸烟可引起烟草性弱视,老年人吸烟可引起黄斑变性,这可能是由于动脉硬化和血小板聚集率增加,促使局部缺氧所致,最近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强烈的噪声中吸烟会造成永久性听力衰退,甚至耳聋。吸烟可使人体发生对胰岛素的抵抗,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独立危害因子。
戒烟
综上所述,可见吸烟对人体健康危害之大,而戒烟后其毒性作用将渐渐减少,大多数病变都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并有助于降低COPD、冠心病和癌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作为一项预防癌症及吸烟有关疾病的措施,必须努力使人们停止吸烟,鉴于吸烟是一种对尼古丁胡易成瘾的习惯,所以在开始吸烟前劝止更为重要。应加强吸烟有害的宣传教育,如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限制为烟草商刊登广告,并在香烟盒上印刷“吸烟有害健康”的标志。应该明确吸过滤嘴烟并不能减少吸烟的危害,切忌有侥幸心理。吸烟者在真正认识吸烟危害的同时,用意志和毅力抵挡住吸烟的成瘾性。才能达到最终戒烟,决不再吸烟的目的。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3977

8 61 9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8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