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盛宴中尴尬的直播
不能到鸟巢看奥运开幕式,在家里看电视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相对于北京28度以上的温度,威海的夜晚还是很惬意的。不过看完了昨晚的开幕式,相对于开幕式那饱含文化的视觉盛宴,央视的现场直播却让人有些遗憾。
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可谓先声夺人,甫一开场气势宏大的千人击缻那声光互动的景象让人耳目一新、热血沸腾,两位主持人热情适度的介绍也很到位。随着四大发明的依次亮相,到最后礼乐章节的结束,尽管镜头切换偶感生涩,但无论是主持人的解说还是整个电视画面的控制还是表现上乘的。
转折开始于运动员入场,大概因为这次奥运会运动员入场的顺序是按照简化汉字的笔画排列的原因,最先入场的是几个人数很少的代表团,因为人数少所以通过主席台前的时间就很短。因此可以看到主持人尽管做了相当的准备,把每一个可能我们闻所未闻的小国参与奥运的历史都希图做详尽的解说,却在节奏的控制上略显力不从心,落后于运动员的步伐,还好有几个人数多的代表团出现,主持人很快调整了过来。但随着入场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两位主持人的疲惫逐渐显露出来,除了出现的口误以外,对于大的代表团和小的代表团入场时解说节奏的调整几乎放弃,都是照本宣科的念几句,于是当稍大的代表团出场时便有了此起彼伏的沉默,我们只好只看着画面研究各色的国旗、服装和肤色。画面几次切换到场地正中运动员必走的山水画上,开始我们还在奇怪为什么拍摄运动员的鞋子呢,后来才发现有各色的颜色在各国运动员的脚下形成彩虹一样的图案,而直到最后主持人才“揭开谜底”一般地做出说明,有点儿晚了吧。
到中国队入场时主持人的疲惫尽显,还好这时切换导演如大梦初醒一样开始给运动员了若干特写,不管是满脸是汗的帅哥还是各不相同的笑脸,总算使电视的画面活泼起来,我们这些看电视的也略觉精神。到圣火入场时,可以感觉到两位主持人拼命地强打精神朗读提前准备好的稿子,但热情已不复矣。尤其是到了最后李宁点燃手中的火炬,突然升空缓缓绕场一周时,应该是全场解说的最高潮了,可不知是过度疲惫还是本身准备不充分,言辞平淡以至于我现在已经不记得他们是怎么解说的了。而电视画面不知道是技术原因还是故意营造神秘,火炬手李宁没有特写、在空中没有其他角度的镜头,手举火炬在空中缓慢奔跑的人影在精疲力竭的解说中似乎有些孤寂苍凉,直到主火炬点燃了也没看见李宁是啥样子。
要说央视没有举办大型直播的经验打死我也不相信,一个春晚还要五六个甚至更多主持人轮番上阵呢,一辈子可能就赶上这么一次的奥运会就靠两个主持人累死累活的折腾,直播的效果出来,有补救的机会吗?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浏览 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