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通讯员采访《回望小汤山》作者张雁灵校长

不久前,丁香园向大家推荐了一本新书: 《回望小汤山》——讲述解放军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的幕后故事。
丁香园通讯员非常荣幸地采访到该书作者——张雁灵校长,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回望小汤山》的幕后故事……

丁香园通讯员:张雁灵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您是一名军人,同时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请问临危受命时,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张雁灵校长(以下简称张校长):无论是身为一名军人,还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将人民利益高举头顶,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临危受命不只是我一人,所有指挥、参加、服务那场战役的人都是临危受命,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我们的信任和考验,也是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期盼和希望。作为解放军小汤山医院这个战斗集体中的个体,无论任务有多艰巨和突然,面对的困难和危险有多大,想方设法倾尽一切抢救每一位SARS患者的生命,就是我当时的所思所想和最大职责。
丁香园通讯员:在这场51天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您和小汤山全体医护人员一起创造了中国传染性疾病控制与治疗史上的神话。您最终是如何成功实现“患者高治愈率、低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率”的?
张校长: “高治愈率、低死亡率、零感染率”,这是中央军委、总后党委和首长对解放军小汤山医院提出的明确要求,目的就是让我们在全力救治SARS患者生命的同时,彻底扭转SARS病毒感染者无可救治、SARS病毒无法防控的恶劣态势。经过努力,我们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目标的圆满实现,既离不开众多医务工作者、科技人员、专家教授默默无闻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更离不开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无私的关心帮助,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坚强后盾,解放军小汤山医院才能打赢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才会如你所说创造了传染性疾病控制与治疗史上的一段奇迹。
丁香园通讯员:在对传染性疾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通常不太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您认为心理干预小分队当时对小汤山医院SARS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对今后开展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干预,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张校长:治疗SARS病毒感染者至今没有特效药,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SARS患者能否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其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救治,是提高SARS患者治愈率的重要因素。期间,我就曾致信医院全体医护人员,提出“精心救治,依靠科学,规范方案,慎用激素”的救治要求,鼓励大家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不断完善成功有效的救治方案。我和我的战友也一直坚信,只要我们运用科学的疗法竭尽全力救治每一位非典患者,奇迹就必然会出现!解放军小汤山医院对SARS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以及对不同患者实行“个体化治疗”等,都是解放军小汤山医院医护人员在救治非典患者实践中总结摸索出的有效方法,也是医院区别与其他医院的一个“特色”。实施心理干预的目的就是要让SARS患者重塑信心,相信科学,相信医护人员,使患者和医护人员一起协力,手挽手战胜SARS病毒。
丁香园通讯员:两个月的“临时列车长”生涯,给您留下哪些难忘回忆和宝贵经验?
张校长:两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曾经在小汤山医院战斗、生活和治疗过的人来说,那是一份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作为小汤山医院“临时列车长”,我的心灵深处更留下许许多多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值得珍惜思考的东西。我想要说的话,想要表达的感情,都已记录在《回望小汤山》一书里,有时间的话请大家多指正。
丁香园通讯员:您能谈一下在和平时期组织大型对抗公共卫生安全危机战役的经验和体会吗?
张校长: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时刻关心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天职。面对任何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广大人民群众要想战胜它,必须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做到不慌乱、不盲目、不隐瞒、不放弃,时刻按照各级政府和行政部门的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有效的方法团结起来,做好防控和善后工作,确保集体和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失减低到最小限度。
丁香园通讯员:“公共卫生非小事”,从医学院在校学生开始就要树立这个观念。您对正在学校就读的广大医学生有哪些期望和寄语?
张校长: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句话是医学生誓言的首句。她包含了人民群众对所有医学生——未来的医务工作者的最高期望。我们第二军医大学作为培养我军临床医学人才的重要院校,也一直坚持用“博雅、仁爱、笃行”的大学精神去教育引导广大的教职员工忠于职业赋予的神圣责任,我想这六个字也适用在校就读的广大医学生。
丁香园通讯员:最近,您在《文汇报》刊发了关于手足口病事件的文章,你提到“要强化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普通民众对公共卫生防护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您能谈谈医务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应该如何实施?
张校长:对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来讲,预见一场公共卫生安全似乎显得很远且遥不可及,但事实上,任何一次公共卫生危机的发生前期都会有种种征兆,如果发现得早,防控及时,就会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不仅要用百倍的责任和爱心去关注每一位患者,同时也要用政治家的敏锐、科学家的严谨、思想家的远见去科学预见每一个异常的信号。
丁香园通讯员:今年是抗击非典五周年,丁香园网站特地制作了“抗击非典五周年”纪念专题,丁香园北京联谊会也组织战友自发到“救死扶伤纪念坛”祭奠抗击非典时以身殉职的烈士们。这些活动在论坛中得到广大会员的共鸣。值此采访之际,请您寄语丁香园近100万医务工作者,谢谢!
张校长:寄语谈不上,同为医务工作者,我愿和所有的医务工作者一起,弘扬科学求实精神,献身祖国卫生事业,做人民群众可依靠、可信赖的生命健康守护神。
最后编辑于 2008-06-04 · 浏览 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