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丁香园和伪装热爱丁香园的都可以拍砖
04年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其中之一就是每天上班打开这个网站。关于该网站的细节不便多说,否则有拍马屁之嫌,当然与马无关的动物可以提一下,那年前三个月,同事经常听我无限羡慕的对着电脑说:牛,真牛人。
我在该网站的表现,可以通过翻旧帐的方式调查,自己不便多说,往好了说有臭屁嫌疑,往坏了说则谦虚的很虚伪。
我之所以站出来嘚瑟,原因是一些看法想跟创办的“老人家们”细细斟酌,有不对的地方麻烦帮助一下后生,因为在你们面前我还是很年轻的(虽然已经不能逼人了)。
我在院子的日子分为三个阶段:
1、 开始,它是我的工作标准
特征一:每天撅着屁股看网站的时间不少于6小时,感冒牙疼低血糖都不是离开岗位的借口,除非拉肚子;
特征二:任何与药有关的工作,其sop第一步就是“查dxy”;
特征三:每次发现dxy没有发表的医药界新消息、大新闻,我都要狠狠的表扬自己——有进步啊!
2、 后来,它像磕了药一样兴奋、惊慌,估计跟气候恶化有关
特征一:以“风暴”或者“冬天”为标题、关键词或者中心思想的帖子成为“新药信息版”的主流,该版在当时起到天气预报的作用。其点击率和回帖人数可以说明大家对环境的担心以及对如何做好将来的环保工作产生众多疑问。
特征二: 部分人一会儿是曹操,企图浑水摸鱼经历绿色通道变枭雄;一下子又成了愤青,由于一个补充申请出问题历数我们工作中的卫生死角,痛斥陈腐要求革新。几番折腾之后,大家都要人格分裂袅。
特征三:这一特征在第三个阶段才显示出来,大家可以比较第三阶段的状况。这个特征就是“悬壶济世”的那帮人对于制药业的“后天”不感冒,他们的领域还是一片“untouched land”。因此他们就像在电影院吃着薯片看“后天”一样,那边惊心动魄,这边无动于衷。
3、 在多次看到“谁有。。。的模版”,“可不可以不用。。。就。。。”,“法规这样改我们怎么。。。”之后,我发现这个院子里曹操、愤青陆续消失。许多“老人家”变成了核潜艇,一部分偶尔到驿站里发牢骚,一部分憋气太久,永远离开了我们。这就是“后天”遗留下的第三阶段——焦点从“天气预报版”转移到了驿站。
特征一:从以前不要“乱说话”变成了随便“乱说话”。因为现在“乱说”的话都不能显示,各斑竹可以放心睡觉了。出于对公共环境的热爱,大家一向靠自觉控制言论,那个时候基本是思想开放的,自从捧热了“天气预报”并在现实世界发生许多事件之后,我们被要求思想定向开放。
特征二:以前有个板块叫做“心情驿站”。现在其实是一个有趣的“坏心情医生驿站”。说它有趣是因为除了许多“猜猜你的前半生”之类的心理测试和“大龄”话题之外,多半话题都和医生有关。一半是医生和他的“变态”病人,一半是自伤自怜的话题——untouched land消失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变态病人的故事采用这么原始的记录方式。更有趣的是任何伤害医生们脆弱心灵或者引发争论的回帖会被斑竹一股脑的删掉。因此我经常莫名其妙不能访问曾经关注的一些帖子。估计这是斑竹为了响应***的“和谐”。
特征三:曹操、愤青和元老们都陆续消失,最近在“新药信息版”碰到的不是说书的就是要东西的。我开始奇怪他们来这里干什么,现在我奇怪我自己来这里干什么。
总结:
a) 贯穿着三个阶段,有一件事情我很迷信——这里有和我一样孜孜以求,乐于助人的战友,在工作最艰难的时候我可以在这里寻求帮助,得救率在80%以上;这里有和我一样不成熟的人,心灵空虚的时候有地方大放厥词,有人安慰你,有人责难你,他们的态度不一定朝哪个方向,但是很肯定的是不会没人理你——所以有时我也会来这里找骂。更重要的是我从来没参加过dxy的活动,因此没人见过我,所以我可以厚颜无耻的利用驿站帖免费征婚广告。。。诸如此类。。。
b) 我们都不是圣人,作为俗人也不知排不排得上地球前茅。我们不够明智不够成熟不能保证永远没有错误的想法和言语,但是如果不能自由的思想和交流,我们来这里干什么?上班时间上网?占公司便宜?消磨青春?混吃等死?
c) 建议,我们的网站既然要走一条“安全”发展的路线,不如采用企业化管理,趁早投资注册品牌做成一个超级医药资料航空母舰更直接。省得在这里尴尬。
后记:我喜欢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Che Guevara,不自由毋宁死是他的特点,我还不想死,不过我可以选择其他的网站来消磨时间。青春是宝贵的,一个可以陪我挥洒大片青春的网站至少应该具备我认同的价值取向。
最后编辑于 2012-02-14 · 浏览 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