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求助】PPIC9K转化过程的许多问题,谢谢!!(急啊,很久了)

医疗行业从业者 · 最后编辑于 2022-10-09 · IP 浙江浙江
3567 浏览
这个帖子发布于 17 年零 302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目的片段1400左右,载体为PPIC9K,酶切位点为EcorI和NotI。质粒构建好后用SalI线性化,1500V电转入GS115。涂MD。挑斑于YPD,提基因组跑pcr鉴定,两个条带,大小符合。然后先在BMGY预培养,再转入BMMY,每24h添加甲醇1%。四天后监测,无蛋白,无酶活(脂肪酶)(当时BMGY跟BMMY培养基都忘记添加磷酸缓冲液了,在诱导到第2天的时候紧急添加的磷酸缓冲液)

请教以下问题:
1 PCR鉴定成功后,不能表达该怎么办?虽然这个问题涉及很多环节,可是是到如今,我该怎么办?换宿主菌KM71H?重新转化?
2 刚开始诱导时,培养物有一股酵母的酸甜味道。可是诱导到第二天以后,酸甜味道逐渐降低,反而产生了一种浓重的说不出的味道,是不是甲醇的量太大了,是甲醇的味道?
3 我诱导时甲醇添加量为每24h添加1%,是不是应该每12h添加0。5%?一次性添加1%会不会导致部分诱导出的蛋白变性?
4 为什么甲醇添加量是一成不变的?刚开始酵母菌浓度低,添加量应该少一点,可是后来酵母浓度变的很高了,还是添加1%合适嘛?同时还有取样的因素,导致体积逐渐减少。是不是应该在二者之间找个平衡点?
5 BMMY里面的磷酸缓冲液达到100mmol/L,浓度是不是太高了?

请各位战友指教啊!!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7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