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与证——黄煌教授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调经”医话一则

某女士L,是一位大学三年级的学生,2010年春节后,因闭经3个月来求治。
该患者初潮以后即月经周期紊乱,4年前开始服用性激素调控月经,服用过甲酸雌二醇、补佳乐、黄体酮、妈富隆、醋酸甲羟孕酮片等药品,服药期间,月经能来,但周期依然不规则,后来发展为月经量逐渐减少,2009年11月停经后,体重3个月间增加了4公斤。
患者身材高挑,皮肤白皙,文静少言,除疲劳感外,余无所苦。晚上在灯光下,脸色显得苍白,眼睑似有浮肿,时有腹泻。初次用五苓散加减,未见效果;继而急于催经,予葛根汤加当归芍药散,亦无效。
三诊时,不得不重新细致思考,患者形体不见憔悴,皮肤不干燥,腿上汗毛不多,脸上白净无痤疮,为何月经不调呢?其中必有隐情。于是与之慢慢交谈,希望能发现些许端倪,以获突破。
发现其语速较慢,表情淡漠,眼神长冷,这是柴胡体质无疑;询问得知,患者平素容易疲劳,睡眠不佳,不易入睡且多梦,食欲不佳,时有腹胀,这是神伤气滞的迹象。此中的缘由何在呢?再细细询问得知,由于患者自幼时起,即由家庭关系,频繁转学,后来身为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严于律己,不得宣泄,压力日增,日久遂成此证。
原来此人的月经不调与情怀不畅有关!于是对其治疗方案做了调整,使用了擅长安神解郁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枳壳、厚朴以理气除胀,又加川芎以活血。此方服用2周后,患者先是白带增多,继而月经来潮。此后,原方继服,观察4个月后,月经周期稳定,经量正常,患者变瘦了,精神也活泼了很多。
<谨注:
中医对于“疾病”与“病症”的认识是不同的,我们简称“病”与“证”。
“病”,是疾病的分类,是对疾病“共性属性”的描述;
“证”是对疾病“个性属性”的描述,或者说这个“证”是“病”的伴随症状,甚至看起来是毫不相关的问题。
须知:中医中药,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而不是真对这种“疾病”的!
或者说:中医中药是针对“疾病”的某一种类型的,而不是针对这种疾病的所有类型的!
可见中医中药针对的是“证”,而不是“病”!
蒲辅周老先生说:中医之秘,即在于一人一方!这句话,还可以说得更明白一点,即:中医中药是分别针对“疾病”的某一种类型!而远远不是“疾病”的全部类型!
希望找到一张所谓的“秘方、偏方”,就能治愈一切某种疾病的想法,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做,违反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最高原则!>
最后编辑于 04-09 · 浏览 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