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 老师谈吴茱萸汤证

有弟子问:请问师父,现在吴茱萸汤证的人是不是很少见了?
蔡师答:是很少见了。很多年以前,我(即蔡师,下同。)在六安遇到一个患者,是我一个战友的老婆,那说吐真能吐几盆冷沫子,头顶痛。
西医说这个人是胃痉挛,那就是真正的吴茱萸汤证,吴茱萸汤用上就管用!真是一点也不错!
吴茱萸汤证是胃寒肝寒!
此方之中,吴茱萸要用到40克以上,包在布包里面,放在热水里面烫七遍,烫的时间不能过短也不能过长。
一升吴茱萸,约有50克,其方歌诀为:
升许吴萸三两参,生姜六两救寒侵,
枣投十二中宫主,吐利头疼烦躁寻。
吴茱萸汤证是怎么来的呢?
此证的患者,是脾寒肾寒造成的肝脾虚寒,阳明没有温度,为何阳明没有温度?就是因为其本能已经败了,其人不能纳食也不能消食,阴寒带久了,其寒饮积聚在胸上;痰见热化成稠痰,痰见寒化为水饮,水饮始终聚集在膈上膈下,没有阳气来蒸发它,积累多了,偶然再次受到寒气侵袭,寒气见到冷饮冷气,寒气上翻,必然引起呕吐、暴吐,吐得死去活来。
这样的病人,会吐得非常多,常人难以想象,这么多的冷痰冷饮是从哪里来的呢?
人体之中水的占比最少是50%以上,正常温度下,这个痰饮不会滞留在脏腑、在膈上,会正常代谢,不受外感,这个寒水不得上犯;久虚久寒之人,十二经水饮聚集在膈上,一旦外感寒邪,其体内的寒水借着外面的寒气上犯暴吐,吐得量会很多,以致我们都不敢想象。
《伤寒杂病论》说“厥阴病,脉微细,身冷如冰,舌卷阴缩囊肿”,这是真正的厥阴寒证,是肝脏的本质,其本证主寒,肝脏一时一刻里面都不能缺少温度!若肝脏肾脏脾脏阳明都缺少温度,脏腑一派寒象,就是真正的厥阴病。
当归四逆汤证,是厥阴病的表证,是轻证,因为其证还兼有表证:故用桂枝温阳通阳,用当归温肝补血,用细辛通阳解表散寒;若男人的生殖器不见了,女性的生殖器往身体内凹陷了,都是肝寒引起的,因为肝经绕阴器,寒又主收引,这是肾寒肝寒所致,就是里证、重证了:纯粹的肝寒厥阴证没有表证,以寒、虚为主,吴茱萸汤是救胸中寒饮积聚,寒饮聚而不散,故用大热燥热的吴茱萸来温化痰饮,没有解表的作用,吴茱萸性燥烈如火,加上生姜能发散水饮,二者配伍,无论多么大的寒水,都能消散,没有生姜不行,生姜能温化水饮发汗解表,阳通饮散,这个方子定位就在胸中、膈上。
另一张经方,治“心下坚,大如盘”,其寒饮就在心口以下,在胃的贲门处,也是“水饮所作”,与吴茱萸汤证相比较,吴茱萸汤证在膈上,而另一个方证则在膈下,在贲门处。这就是《伤寒杂病论》的精准定位!
另附:温经汤
温经汤,中医方剂名。为理血剂,具有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血色暗而有块,淋漓不畅,或月经超前或延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少腹里急,腹满,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舌质暗红,脉细而涩。亦治妇人宫冷,久不受孕。临床常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痛经、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
其方剂的歌诀为:
温经穹芍草归人,胶桂丹皮二两匀,
半夏半升冬倍用,姜茱三两对君陈。
其条文曰:
治妇人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此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此方主之。
最后编辑于 04-02 · 浏览 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