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论“经”与“痉”!

发布于 03-15 · 浏览 376 · IP 天津天津


img

 

 

 

蔡师认为:人体的六经,就是六条经络的气道,亦称为经道!

六经无形无相,为什么用这个“经”字来命名呢?

万古不变的好东西,才用上这个“经”字!如《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金刚经》等,都用这个“经”字来命名!都是万古不变的好文章,都是经典!

人体上的这个“六经”,也用了这个“经”字。第一方面,是这个“六经”是人体与生俱来的东西;第二方面,无论人体健康与否,“六经”都会存在;第三方面,这个“六经”是与生俱来,也是与生俱去的,即“六经”只存在于“活体”上,而且,这个规律是亘古不变的!

换句话说:只要人活者,这个“六经”就存在!我们用“六经辨证”把人体的脏腑调理好了,这个“六经”还能存在,“六经”存在,人就能活着!

那么,人体之“经”会不会有病呢?

《伤寒杂病论》的“痉病篇”就是讲这个问题的!“经”去掉绞丝旁,再加上一个“病字头”,就是“痉”,医圣张仲景用“痉病”来论述“经之为病”的情况。

我们把“经”与“痉”两个字区分开来,就能有所理解了:

“经”是人活者,“经”还在!

“痉”是人活着,“经”病了!

或者说:“经病”轻浅;而“痉病”严重!

那么“痉病”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是人为之病!

比如:父母天天给小孩子洗澡,出了大汗,洗澡后又长期受凉;汗出多了,就伤了经道;汗出多了,津液被耗;导致津液不能濡润经道,导致经道受损!

二是误汗!

误汗既可能是患者过度锻炼或其他原因所导致,也可能是因为医生误汗所致。总之,汗出过度,难以恢复,导致人体津液过度流失,就会导致经道受损。因为过度出汗,就会导致大量津液丧失,不能濡润经道,进而经道就必然受损。

如小孩子天天洗澡,难免出汗过多,再受凉,小孩子就容易抽筋,胳膊和腿缩在一起。假若这样的孩子还有内热,这样的孩子就容易哭闹,大喊大叫,头部常后仰,身体向后弯曲,就是“角弓反张”的症状。

若是医生误汗,不该给患者发汗,却错误地发汗,导致患者经道受伤;此种情况,若医生再错给患者服用热药,也会伤及患者津液,导致其脏腑的津液被损,导致经道干枯而受损!此时,患者体内热盛阴虚的局面已经形成,若再次受凉,其表闭的局面再形成,外寒包着里热,经道之损必然更为严重,抽筋在所难免!痉病由此而生!

“痉病”的名称,被《伤寒杂病论》提出已经2000年了,但是迄今为止,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常见的破伤风、癫痫病以及脑瘫病,不就是“痉病”吗?

对于这类疾病,我们整天围着破伤风杆菌、神经元异常放电和脑髓受损打转,也没有转出个所以然来!

中医治疗癫痫病和羊角风的方子千千万,也没见那个方子真正管用!这是为什么呢?

蔡师认为这就是没有按照“《伤寒论》的痉病理论”对治这类疾病的结果!是我们学习《伤寒论》一直以来,只重视学习条文和过于关注方证相对的结果!更是把《伤寒论》的核心“六经辨证”忽略的结果!

《伤寒论》的“痉病”理论,是首先按照有汗、无汗把痉病分为柔痉和刚痉,分别用栝楼桂枝汤和葛根汤对治;其次,若此类患者里热而表寒严重,导致患者腑实腹满而化热者,因而出现“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者,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蔡师说:单纯背诵《伤寒论》的条文,或仅仅搞所谓的方证相对,对于《伤寒杂病论》而言,只是冰山之一角!纲举目张,六经辨证才是贯穿整个《伤寒论》的大纲!

蔡师常说:病跟经走,方随病行,经病同行!这才是《伤寒论》的本意!假若我们舍弃了六经辨证,就会被疾病的症状蒙住了双眼,掉入其中,不但理不清疾病的头绪,也找不到恰当的治疗方法!

 

伤寒 (21)

最后编辑于 03-15 · 浏览 376

1 收藏5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