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福老师六经辨证之太阳经病医案二则

一,太阳虚风携带兼手太阴虚寒常咳
不解。
这样的患者,脱衣就冷,汗后就咳,这种病人我们在临床上常见,此病是足太阳虚不能保护手太阴肺。肺,外则需要太阳经气来护;内则需阳明经气来保。这类病人太阳虚邪常常不解,引起阳明经表常常携带,阳明经主热,太阳虚,手太阴虚,虚不能抗风、虚不能抗寒。阳明经化内热不怕风寒,不愿意穿厚衣服,所以三经不能协调,越不穿衣服,足太阳手阳明越受凉,多穿点衣服又热,汗出脱衣,又感风寒,如此常感风寒而咳,并且多年不发高烧,表里不和,虚实夹杂,此病难治,这种疾咳嗽多能转化为痨病、肺萎。
蔡师当初治疗过一个咳嗽患者,就是上述症状,患者左脉小弦,右脉细长,关脉有力,寸不灌顶,蔡师以阳旦汤(即桂枝汤+干姜)加减:
桂枝20白芍30炙甘草60干姜30葛根40麻黄10石膏40知母20柴胡叶或柴胡苗40黄芩20生姜50大枣15枚,(单位:克;下同。)五付十天。
扶太阳,扶太阴,泻阳明,泻少阳,热泻阳扶,其病自愈。
一个疗程后患者咳嗽即愈。
二,太阳虚邪携带兼手太阴化热咳黄
痰不解。
太阳虚风长期不解,不能保护肺的外围,肺与皮毛相表里,常受凉而咳,咳久化热,肺气不降化热生痰,出现稠痰、粘痰甚至吐黄痰,犯病又咳又喘,肺气不降,咳久阳明生热,引起二阳合并,动则气喘,喘则有汗。一般用阴旦汤(即桂枝汤+黄芩)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徐某,男,47岁。2013年6月初诊。患者素来体弱,面色暗,一感冒就咳嗽,不发烧,有黄痰,平时无汗,最近几天拉肚子,胸闷,医院检查稍有肺气肿,左脉细弱,右脉浮长。用阴旦汤去白芍加麻杏石甘汤;又因其左脉细弱还有两感携带,故加附子细辛;其右脉浮长加葛根,“二阳并病满喘发”,患者胸闷又加栝楼、黄连:
桂枝30炙甘草20黄芩30麻黄10杏仁15石膏30干姜30葛根40黄连20半夏20栝楼20生姜50大枣15枚。三付,六天。
此病寒热错综复杂,宜表里兼治,药后患者果然症状大减,原方继服三付六天,告愈。
最后编辑于 02-13 · 浏览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