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五种常用的缺血性卒中实验鼠模型及其在临床前研究中的意义|Neuroprotection

发布于 2024-12-26 · 浏览 625 · IP 北京北京
img

点击此处即可免费获取论文原文

主要内容

本文系统地探讨了五种常用的缺血性卒中实验鼠模型。首先,文章概述了缺血性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生理特点及目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其次,文章重点关注缺血性卒中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并深入探讨了缺血性卒中的几种病理机制,包括兴奋性毒性、神经炎症、血脑屏障破坏及脑水肿;其次,文章详细描述了五种常用的缺血性卒中实验鼠模型的病理生理表型,并探讨了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强调目前没有“通用”的实验鼠模型适用于所有缺血性卒中的临床前研究。最后,文章对缺血性卒中实验鼠模型未来的应用发展进行了展望。总的来说,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几种常用缺血性卒中实验鼠模型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为高效开展临床前动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亮点

1. 不同的缺血性卒中实验鼠模型在模拟人类缺血性卒中病理生理特点方面不尽相同,因此,应依据具体的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模型。

2. 目前临床试验转化成功率有限,本文认为有必要提升模型准确性、标准化方法及严格的行为学评估。

3. 本文将指导研究人员选择最适合其研究的缺血性卒中实验鼠模型,以提高临床转化评估的价值。

4. 在未来研究中,应在实验鼠模型构建过程中将并发症对卒中结局的影响考虑在内。

专家点评

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残和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7%。缺血性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目前的治疗方法局限于通过取栓或溶栓开通闭塞血管。目前仍缺乏获批药物来抑制卒中后产生的神经炎症或兴奋性毒性。尽管目前已开展了大量临床试验,但仍未转化为至临床一线。为了更好地理解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更好地开发相关药物,必须要建立符合条件的动物模型。啮齿类动物模型(实验鼠模型,如大鼠、小鼠、沙鼠等)具有高重复性、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构建缺血性卒中模型。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动物模型可以完全地模拟人缺血性卒中的特点及发病进程。脑卒中动物模型的局限性是基础研究难以向临床转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充分了解缺血性卒中模型与实际临床病人之间的差异,对于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转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五种最常用的缺血性卒中实验鼠模型,对它们的病理生理表型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描述总结。通过本文,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到缺血性卒中实验鼠模型的优势和缺陷,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对卒中模型进行改良。本文让我们对目前缺血性卒中实验鼠模型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地认识,了解卒中动物模型在卒中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最后编辑于 2024-12-26 · 浏览 625

回复1 3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