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羽科普|肿瘤介绍与检测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引言:前面一期的肿瘤与检测科普系列小编给大家介绍了血液肿瘤之一的多发性骨髓瘤(MM)[插入前面对应推文链接],为了更系统地介绍血液肿瘤,这一期小编将继续给大家介绍另外一种常见的血液肿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CLL) 是一种原发于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肿瘤细胞为单克隆的B淋巴细胞,形态类似正常成熟的小淋巴细胞,蓄积于血液、骨髓及淋巴组织中。CLL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其临床病程具有异质性,反映了疾病生物学的差异。三分之一的CLL患者患有惰性疾病,其预期寿命与年龄匹配的健康个体相似;其他患者的良性期为 3 至 10 年,之后疾病进展,约 15% 的患者具有侵袭性疾病,尽管进行了治疗,但临床结果不尽如人意。迄今为止,已应用CLL的多种临床和实验室预后标志物来尝试预测该疾病的临床病程和结果。
在临床结局和对化学免疫治疗的反应方面CLL与高度异质性的病程相关。这种异质性部分是由于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中发现的遗传畸变,例如 TP53 突变和/或染色体 17p [del(17p)] 缺失,导致一个 TP53 等位基因丢失。这些畸变与生存率显著降低有关,并预测对化学免疫治疗的反应受损,因此是指导CLL治疗决策的最强预测标志物之一。临床试验表明,在每线治疗之前准确检测 TP53 畸变 [del(17p) 和 TP53 突变] 的重要性,以便做出适当的治疗决策,从而优化患者的预后。在CLL中常见的11、13 和 12 三体染色体上的异常与TP53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个网络中,microRNA不仅充当开关,而且还微调这些蛋白质的通路。TP53与microRNA之间相互作用的测定不仅导致了新的预后标志物的鉴定,还对其病理生理学产生了新的见解,并为克服CLL中TP53突变相关的化疗耐药性提供了手段。

图1: CLL 中以 TP53 为中心的网络(wang and wang, 2013)
Del(17p) 涉及 TP53 基因,见于 5-10% 的病例,与疾病快速进展、对化学免疫治疗的耐药性和非常差的临床结果有关。在大约 40-60% 的 TP53 畸变病例中,del(17p) 与 TP53 突变一起被检测到,而另外 20-30% 的病例携带一个或两个 TP53 突变而没有 del(17p)。

图2: CLL 中的 TP53 异常(Mollstedt et al,2023)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由于其直观,快速,敏感性高和方便灵活等技术特点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在血液学领域中。因为白血病标本比较容易取得和制备, 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又往往有其特异的染色体异常,FISH在白血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估计和微小残留病检测等诸方面都正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2021年的CSCO淋巴瘤诊疗指南中,FISH检测列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前评估的Ⅰ级专家推荐,诊断手段中的Ⅱ级专家推荐。

表一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前评估专家推荐

表二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手段专家推荐
目前市场上对于TP53的检测FISH探针一般采用红色探针标记TP53基因,绿色探针标记17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域,以此来判断TP53的异常情况。

图3:TP53探针设计及结果解释示意图
综上所述, 基于FISH技术对于染色体异常等指标的精准检测在血液病中的应用相当广泛, 但在我国的血液病临床上应用还不多. 由于FISH具有直观,敏感,方便,可量化和方法多样,适应不同检测的目的等优点,随着FISH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和探针种类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FISH必将成为血液病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重要手段。
参考资料
[1] Sung H, Ferlay J, Siegel RL, Laversanne M, Soerjomataram I, Jemal A, Bray F.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 in 185 Countries. CA Cancer J Clin. 2021 May;71(3):209-249.
[2] Cao W, Chen HD, Yu YW, Li N, Chen WQ. Changing profiles of cancer burden worldwide and in China: a 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20. Chin Med J (Engl). 2021 Mar 17;134(7):783-791.
[3] Xia C, Dong X, Li H, Cao M, Sun D, He S, Yang F, Yan X, Zhang S, Li N, Chen W.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2022: profiles,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Chin Med J (Engl). 2022 Feb 9;135(5):584-590.
[4] Mollstedt J, Mansouri L, Rosenquist R. Precision diagnostics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Front Oncol. 2023 Mar 21;13:1146486.
[5] Wang C, Wang X. The role of TP53 network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3 Jun 15;6(7):1223-9.
最后编辑于 2024-11-07 · 浏览 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