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外科基本技能的训练(三层次)
单层手套缝合
在景深有限的小视野里进行缝合、打结、剪线等练习,逐步适应眼手分离的配合。 (1)动作要领:稳健、轻柔、幅度小;
(2)操 作平面:拔针、拉线、打结及剪线在同一平面进行;
(3)操作角 度:进针、出针角度力争90°,最小不少于70°;
(4) 视野外定位: 手术器械放在双手外侧并将不同器械的位置默记心中,训练时 眼睛不离开目镜仍能顺利更换;
(5)适应性训练:通过眼睛离开 目镜再返回及调整放大倍数和景深来提高眼肌快速调节能力 并适应各种放大倍数和景深。
胶管吻合训练
胶管吻合训练是血管吻合训练前必不可少的一环。经过一 段时间的上述训练,初步适应了眼手分离的配合,可由单层手套缝合训练过渡到胶管吻合训练。 实质上,管状结构吻合可分解为两个单层结构缝合,只不过操作较为复杂,技巧性更高。 训练时我们除要学生遵循上述要求外,必须做到:
(1)控制 好进针力度,忌针尖刺、钩对侧管壁;
(2)避免夹持管壁内面;
(3) 进针、出针角度准确、果断,忌反复。
大白鼠尾动脉吻合训练
大白鼠尾动脉吻合训练是显微外科基本操作技能从实验 阶段到临床实践阶段的桥梁。 胶管吻合的熟练掌握为实体动脉吻合做好了准备,但二者间有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二者弹性不同,动作幅度的大小、轻柔与否对动脉的影响极大;
(2) 动脉管壁薄,管腔小,边距、进针和出针的角度、力度的把握要 求更加准确,稍有差池就会造成血管吻合口撕裂或内翻、血管 内膜损伤过大甚至将前后血管壁缝合在一起;
(3)创面组织液 使缝线粘附在创面上,给拉线、打结造成不便,动作的“稳、准、 轻、巧”要求更高。 因而,绝不能将胶管吻合训练与动脉吻合训练同等对待。 应在熟悉掌握胶管吻合训练技术的前提下,严格 按照血管吻合的规范化程序,确切落实“稳、准、轻、巧”的规范 化要求,刻苦训练,学好血管吻合技术,为显微外科临床实践打 下牢固基础。
参考内容:
陈德松.显微外科技术的基础训练[M].顾玉东主编.显微 外科基本理论与操作.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 50
王成琪.对显微外科医生的要求和基本技术培训 [J].显微 医学杂志,1985,8(2) :106-107.
最后编辑于 2024-08-25 · 浏览 2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