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中国产超广谱β-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发布于 2024-08-18 · 浏览 2465 · IP 浙江浙江

按:

转发并列出标题,是为了入编:619号文献,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是否可联用?碳青霉烯类重症感染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是否可联用?碳青霉烯类重症感染应用

『十五至尊』:你的帖子被人收藏了15次, 2020-05-17;17:54;

入68, 叙事药学-总62)-辛老师- 管理类—文献--目录(58)(600-610)619

2024-08-18

 录自:F:\No.1 [NTFS 系统]\ 根目录\辛学俊论文汇编, 2024-01-25,-分类开始-

对话中,提供附件《中国产超广谱β-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但不便阅读


中国产超广谱β-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14,94(24):1847;

通信作者:俞云松,310016杭州,Email:yvysll9@163.con

一、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流行概况

二、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实验室检测

三、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

(一)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1.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β一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3.头霉素类

4.氧头孢烯类

5.氟喹诺酮类

6.氨基糖苷类

7.黏菌素和多黏菌素B

8.甘氨酰环素类(替加环素)

9.磷霉素

10.呋喃妥因

1 1.头孢菌素类:第三代、第四代(,即使体外敏感也不推荐)

(二)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危险因素评估

(三)感染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1.脓毒症

2,重症脓毒症

3.脓毒性休克

(四)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原则

(五)主要感染类型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治疗

1.血流感染

2.颅内感染

3.呼吸系统及胸腔纵隔感染

4.腹腔感染

5.尿路感染

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四、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管理

(一)抗生素临床管理和控制,减少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产生

1.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教育

2,正确的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

3.努力实现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治疗的统一

4.努力做到耐药背景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个体化

5.肠杆菌科细菌高ESBLs发生率的背景下引导头孢菌素、特别是三代头孢菌素临床合理应用:

6.针对ESBLs的暴发流行的治疗性替换

(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感染控制规范

(三)阻断产ESBLs菌株的传播途径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见上传附件:28129276.pdf

28129276.pdf (935 KB)
细菌性疾病 (42)

最后编辑于 2024-08-18 · 浏览 2465

1 1 4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