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王幸福失眠治验

发布于 2024-08-05 · 浏览 909 · 来自 Android · IP 河南河南

临床几十年,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总算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药和治疗思路,现简单谈一谈。


在治疗失眠证时,我一般分两种思路处理:一种是用具有安神镇静的药物,诸如半夏,枣仁,黄精,五味子,首乌藤,合欢皮,珍珠母;一种是针对病因治疗,釜底抽薪,不用安神镇静的药物。两种方法针对不同情况,分别施用,基本上能把失眠证解决个八九不离十。


先说用安神镇静方药的运用,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常规方法,一般中医都会用。我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是两点:


一是重用安神镇静药:如半夏80~90g,枣仁60~100g,黄精30~50g,五味子15~30g,首乌藤60~100g,珍珠母30~60g等,非此量不足于起速效。


二是选好是证方子,并把上述安神镇静之药加进去就行了。

如舌苔厚腻,脾胃不和,用半夏秫米汤合温胆汤,兼热合竹茹温胆汤;

心肾不交,舌红心烦,黄连阿胶汤加五味子;

血虚神惊,酸枣仁汤加首乌藤;

气虚乏困,四君子汤加黄精;

肝郁不寐,逍遥散加珍珠母等。


一句话先识对证,选好方,加重有专长的安神镇静药,不要一股脑都是酸枣仁、首乌藤、合欢皮的,乱发一气。不分证,不讲究药的特长,用再大的量也是无效和枉然的。


常看我的文章的读者,已经熟悉了我擅用半夏和首乌藤治失眠了,在此我不举这方面的例子了,现举一例用黄精的案例以示之。


医案一


患者,男,三十七八岁,宁夏人,来西安的打工人员。经长途跋涉,几天未合眼,心烦急躁,疲倦之极,双目血丝满布。求诊,尽快用药让他睡几天。我观别无他症,仅疲乏过度,神无法安静。


处方:四君子汤加减。北沙参50g、茯神50g、白术12g 、黄精50g、五味子10g、甘草6g、大枣6枚。3剂。水煎服。服法:下午5点起服第一次,量为药的1/3,晚上9时服第二次,量为药的2/3,后热水洗脚上床睡觉。


3日后复诊。述之:按先生要求服药当晚就睡着了,一觉就到了第二天上午9时,起来后,已不疲乏,精神也为之安静。我随即告之,不用再服药了,注意劳逸结合就行了。


此类失眠我临床一般都是针对不同证情,选好方子,加重有效安神之药,即能收覆杯之效,此案重点在于用了黄精,稍佐五味子。


治疗失眠不用安神镇静的方药,针对病因,釜底抽薪,达到阴阳平衡,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荥卫不和的桂枝汤证之失眠;阳明热盛的承气汤之失眠;心血不足的归脾汤之失眠更年期综合征之失眠等。只要是证清,首先就针对病因,直接用是证之方,就可以收到不用安神镇静之药而达到神安熟睡。这方面的验案很多,我也常用,在此举几例示之。


医案二


战某,男,38岁。1982年3月4日初诊。


刻诊:连续失眠十余日,彻夜不寐,服大量安眠药无用,痛苦不堪。面红目赤,大便不通多日,舌苔黄厚,脉大。处方:大承气汤。大黄9g、芒硝6g、枳实6g、厚朴9g。仅服1剂,腑通,当夜酣然入眠。


姜老按:此属胃家实,腑浊上攻于心,心神受扰而不宁,故不眠。如用安神镇静之品,是治标而遗其本,服大量安眠药无效即是明证。法当去胃腑之实,实祛浊除,心神得宁,自然安寐。


——摘自《姜春华中医学术思想研究及临床经验选粹》


医案三


韩某,女,35岁。1974年3月15日初诊。


刻诊:失眠已3个月以上,烦躁难入眠(每天最多睡约2h),心悸不安,白昼头昏,昏然思睡,舌尖红,脉细弦。处方: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加减。黄连3g、肉桂1.5g、阿胶(烊化)9g、白芍9g、生地黄9g。7剂。服药后睡眠显著改善,续方7剂治愈。


姜老按:本案失眠属于心火上炎,肾阴亏损,心肾不交所致。以黄连泻心火为主药,配阿胶、白芍、生地黄之类滋养肾阴,以肉桂温肾阳,引火归源,是为“交通心肾”治法。


医案四


余曾治一失眠症,通宵不寐,常自汗出,历服天王补心丹、养血安神片、酸枣仁汤罔效。余用桂枝汤治之,汗止而寤寐如常。学生奇而问之:“如之奈何?师不用一安眠药而能获如此神效。”答曰:“营卫不和,卫不入于营,故不寐。今服桂枝汤则营卫和,故汗之而能寐也。”


医案五


一教师苦患失眠症,曾服西药地西泮、艾司唑仑,又服中成药朱砂安神丸、养血安神片皆无效果。


一日,前来我科就诊,告知月余来,夜夜不得安睡,有时困倦至极,目不能睁,亦难入睡,心中懊依,辗转反侧,直至天将拂晓,方能略睡片刻,故终日浑浑噩噩,苦不堪言。


余诊其脉,其脉滑;望其舌,舌苔厚;间其饮食,食不减,且时有反酸嗳腐。乃投保和丸加大黄、栀子治之。


翌日,患者来告:“昨夜服药后,腹中微痛,便泄一次,便沉沉入梦乡。今晨觉醒,已时过8点,只觉神清气爽,好不惬意!”学生于侧相问:“老师所用之药皆消积导滞,治失眠何以此奇?”


答曰:“经言胃不和则卧不安即此。今患者新病体健食佳,但脉滑苔厚,反酸嗳腐,乃胃中有积食矣。保和丸加大黄能消积导滞,栀子清胃中积热而除烦。故积去热除,而能寐也。”

——摘自《临证拾录》


医案六


张某,女,51岁。


刻诊: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烘热潮汗,高血压,舌瘦微红,苔薄,脉弦细,尺沉弱。饮食二便基本正常。近几天,睡眠困难,每天2~3h,而且噩梦不断。要求先解决睡觉问题。


对此,我辨为肝肾阴虚,虚阳上亢,西医诊为更年期综合征。


处方:二仙汤合二至丸、甘麦大枣汤、百合生地黄汤。淫羊藿12g、仙茅10g、巴戟天10g、黄柏30g、知母30g、当归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2g、生地黄15g、百合30g、浮小麦30g、生甘草6g、大枣6枚、五味子10g。3剂,水煎服。


3日后复诊告之,已能入睡6~7个小时,人好多了,还有梦,其余症状略减。上方加白薇、牡丹皮、枙子,又服15剂诸证消失,嘱常服知柏地黄丸差后。

古道瘦马按:此案并未加大量安神镇静之方药,而是针对病机用药,病因解决了,失眠之症亦解决了。故而针对病因,釜底抽薪,也是治疗失眠证的一种方法和思路,诸位不可不知。


另外还有一种治疗失眠的思路,我也常用,即症状不明显,证型不好分,即无证可辨的顽固失眠,从久病必瘀入手,用《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治疗,也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而将失眠治愈,这方面的例子也不少,就不列举了。

总之,一句话治病思路要广,方法要多,就像打仗一样,机枪大炮都要会用,失眠治疗亦然。




失眠症 (67)

最后编辑于 2024-08-05 · 浏览 909

1 19 10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1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