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疾病病史采集的内容
包括:
1.一般情况
在初次就诊建立病历档案时,应仔细无误地记录患儿的一般社会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采用实际年龄:新生儿记录天数、婴儿记录月数、1岁以上记录几岁几个月)、家庭地址、家长姓名、联系方式、病史叙述者与患儿的关系等。
2.主诉
是用病史提供者的语言来描述患儿迫切要求解决的口腔问题,即就诊的主要原因。记录主诉的文字不宜过多,通常用一两句话概括患病部位的最主要症状或体征及其性质与持续时间。如“右侧上颌后牙肿痛3天”。
3.现病史
是病史中最重要的部分,要围绕患儿及家长的主诉内容展开,按时间顺序详细描述患病的情况,包括从目前所患疾病的首发症状起,至就诊时整个疾病的发生(起病可能的病因及诱因)、发展、演变过程、主要症状、伴随症状及其诊疗情况。
4.全身情况
患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睡眠等以及其他系统的症状,这对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预后以及应采取的辅助治疗是很必要的。尤其对牙颌面外伤患儿更为重要,如果合并颅脑、重要脏器或肢体严重损伤,应待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再诊治牙外伤。
5.既往史
既包括患儿过去的口腔健康状况、口腔卫生习惯、喂养方式、食物种类、饮食习惯、接受口腔疾病预防保健措施的状况以及口腔治疗史,也包括全身其他器官系统的健康状况、医疗史、过敏史等,特别是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的疾病及其治疗情况。
注意某些特殊体质的患儿对口腔用药和抗生素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不良反应等。有报道多聚甲醛过敏可引起口腔黏膜或四肢、躯干皮肤红色斑疹、发痒;甲醛甲酚髓腔封药或局部麻醉药注射后可引起急慢性过敏反应;也有对橡皮障和医用乳胶手套过敏的报道。
6.家族史
儿童某些牙齿发育异常、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以及错给畸形等疾病可能有家族史。儿童口腔科所见的遗传性疾病不仅有口腔表现,而且常表现为有多个器官异常的全身综合征,儿童口腔科医师应掌握相关知识,熟悉这些遗传性疾病。
在病史采集时要仔细询问父母、兄弟姐妹和其他直系亲属有无口腔和全身表现,同时注意尊重患儿及家属,保护他们的隐私,消除紧张情绪,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不良后果。
最后编辑于 2024-04-30 · 浏览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