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第11版)
作者: [美] 柯特·R.巴托尔(Curt R. Bartol) / [美] 安妮·M.巴托尔(Anne M. Bartol)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品方: 万千心理
译者: 李玫瑾
出版年: 2017-8-1
页数: 576
定价: CNY 98.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8412655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旨在用心理学的观点探讨犯罪问题,整合近年来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全面而深入地阐述当代犯罪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本书涉及犯罪行为的界定与分类;犯罪行为的发展因素、生物因素及学习和情境因素;攻击和暴力行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异常人格的犯罪行为;心理失常的犯罪行为;伤害、杀人和家庭暴力;校园暴力;职场暴力;恐怖主义行为;性侵害行为;侵财犯罪行为;跟踪骚扰行为;网络欺诈行为;药物滥用与犯罪等内容。本书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材料新鲜,多元包容,是一本难得的犯罪心理学佳作,可供公安、检察、法律、司法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对犯罪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参考。
作者简介
Curt R. Bartol博士 曾在大学从教30余年,教授过生物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司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心理学与法律等课程。他曾于美国卡斯尔顿州立大学创办司法心理学研究生项目并担任研究生院院长。作为注册临床心理学家,他在地方、市级、州级和联邦执法机关担任警方顾问已超过25年。他的著作包括《司法心理学》(Forensic Psychology)、《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反社会行为:一种发展的观点》(Juvenile Delinquency and Antisocial Behavior: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犯罪和犯罪心理画像》(Criminal and Behavioral Profiling)及《心理学与法律》(Psychology and Law)等。
Anne M. Bartol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刑事司法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新闻学硕士。曾在大学从教20年,教授司法学、社会学和新闻学课程,并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担任社工。她还与Curt R. Bartol合著了《司法心理学》《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反社会行为:一种发展的观点》《犯罪和犯罪心理画像》及《心理学与法律》等著作。她是《刑事司法与行为》(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的书评编辑和主管编辑,并发表过多篇有关女性和刑事司法、农村地区法院以及司法心理学历史方面的文章。
译者简介
李玫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犯罪心理学家。出版过专著《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主持翻译过《犯罪心理画像》《地理学的犯罪心理画像》。研究涉及犯罪心理画像、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心理问题,家庭暴力的心理影响,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犯罪高危人群心理评估等。
目录 · · · · · ·
第一章 犯罪行为导论
犯罪理论
犯罪理论之人性观
多学科角度的犯罪学
犯罪界定与测量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简要回顾:犯罪和违法的界定
总结和结论
第二章 犯罪行为溯源:发展风险因素
累积风险模型
发展级联模型
社会环境风险因素
父母和家庭风险因素
心理风险因素
总结和结论
第三章 犯罪行为溯源:生物因素
遗传与反社会行为
心理生理因素
环境风险因素
神经心理学因素
总结和结论
第四章 犯罪行为溯源:学习和情境因素
行为主义
社会学习
挫折导致的犯罪
情境煽动和犯罪行为的监管
道德脱离
总结和结论
第五章 攻击和暴力
攻击的定义
攻击的理论观点
攻击和暴力中的社会学习因素
攻击的认知模型
外显性攻击和隐蔽性攻击
媒体暴力的影响
总结和结论
第六章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关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定义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本质和程度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发展理论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干预和矫治
最后编辑于 2024-03-12 · 浏览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