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发光品牌 试剂跳值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跳值历史背景
自1999年,Abbott AxSYMTM Troponin I项目中首次报道
陆续在罗氏、雅培、贝克曼和西门子等产品中均有发现
跳值定义及表现形式
跳值:英文表述Irreproducible false positive,discrepancy outlier/ false positive,
initially reactive/positive
定义:为样本及测试条件所导致的非重现性假阳或初测假阳性。测试结果表现为RLU偏
高,经过重复测试,结果趋于正常;且该现象的重现性低,与系统的精密度无关
表现形式:针对样本管的首次测试,往往RLU偏高,见下表( 雅培,Architect 系统):

跳值原因
在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以及ELISA中,样本前处理条件,如凝集时间、凝集温度、离心转
速、离心时间等对TnI 、HBsAg、HBeAg、Anti-HBc、Anti-HIV、Anti-TP 等项目均造成假阳性结果,引起跳值。
跳值原因(Abbott,BCI)


跳值产生示意图

不同厂家跳值概率(TnI项目)

贝克曼不同项目跳值概率

雅培HIV项目跳值概率

解决措施
降低样本中的干扰物质对测试结果影响
控制样本质量:采血管、离心条件&速度&温度、采血体积
转移到微量杯测试
离心后重新测试
样本用竹签挑动表层后测试
其他注意事项

解决措施——延长样本离心时间

案例
文献来源:离心时间对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结果的影响,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5月第7卷第9期,833-834(贝克曼,DXI800)
作者结论:个别标本由于离心制备不彻底,造成假阳性结果,如果忽略掉就会给临床造成误诊,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故建议检验人员若遇到疑似阳性标本,最好延长离心时间,重复测定,可以降低假阳性率,增加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措施——增加血清标本的凝集时间
案例
文献来源:分析前处理因素对化学发光法cTnI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检验医学与临床20l0年3月第7 卷第6期,534-535(贝克曼系统)

作者结论:考虑到孵育时间主要影响血液凝血是否充分,从而导致影响检测结果的纤维蛋白不能够从 血清中充分分离。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发现两组标本中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纤维蛋白可能是影响结果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以前的研究认为 凝血不充分影响血清cTnl的测定结果一致。因此建议用血清标本检测cTnI浓度时须严格控制孵育时间, 最好以孵育20 min后处理为好,以降低假阳性率。
解决措施——增加离心转速
雅培HBsAg项目,也存在因样本前处理条件不够,导致一定假阳性概率
文献研究结果:
2898g 10min分离血清,
HBsAg假阳率9.82%;
样本的离心处理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解决措施——离心后重测

文 献 来 源 :False Increases of Troponin I attribute to incomplete separation of serum, Clinical Chemistry 45, No. 5, 1999(Abbott AxSYMMT)
作者结论:血液必须完全凝集,并经过彻底离心。保证血清与血凝块完全分离。2000g,10min可以将纤维蛋白从血清中完全分离。经过再次离心后重测,降低假阳性概率。

文献来源:Specimen Recentrifugation and Elevated Troponin I Levels,Winter 2015 | Volume 46, Number 1 Lab Medicine(Beckman Access 2)
作者结论:假阳性样本,经过再次离心后测试, 测试结果能够回归正常。
解决措施——更换采血管
BD专门推出缩短前处理时间的采血管, 并且有效降低假阳性概率

解决措施——其他注意事项

综上所述
化学发光试剂较为灵敏,受干扰因素较多,必须减少样本中的干扰物质。
不同厂家的采血管质量差异较大,对免疫测试结果影响不同,需选择质量可靠的采
血管。
注重样本前处理条件,制备高质量样本,降低假阳性率。
最后编辑于 2024-01-20 · 浏览 1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