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今日病例分享,中年女性,突发头痛5天。
CT 表现:平扫多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等或稍高密度病灶,密度多不均匀,常有斑点状钙化。常无瘤周水肿,病灶较大时可有轻度水肿。合并出血时,病灶可短期增大,出现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可有轻度至明显强化,强化程度与灶内血栓形成和钙化有关,血栓程度轻、钙化少则强化明显。
MRI 表现:MRI 具有高度敏感性,是首选检查方法。因其继发出血的时期不同、血栓及钙化等呈现出不同的 MRI 表现。Zabramski 等将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分为 4 型。
Ⅰ型:为亚急性出血期,病灶边缘正铁血红蛋白溶解为含铁血黄素和正铁蛋白,故病灶中心在 T1WI 和 T2WI 均为高信号 (含正铁血红蛋白),病灶边缘呈低信号环 (含铁血黄素)。
Ⅱ型: 病灶反复多次出血,并含机化不一的血栓,T1WI 呈网格状或桑葚状或爆米花样混杂信号,T2WI 呈桑葚状混杂信号,边缘有低信号环。为典型表现。
Ⅲ型: 为慢性血肿期,含铁血黄素沉积,T1WI 呈等或低信号,T2WI 呈等低信号、周边更低信号环绕。
Ⅳ型: 病灶微小或有毛细血管扩张型,通常常规 MRI 不 易显示,需要 GRE 序列或 SWI 序列进行检查,呈点状低信号。

最后编辑于 2023-11-13 · 浏览 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