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y logo
首页丁香园病例库全部版块
搜索
登录

我对妄想的几个特点的理解

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
证书编号:
有温度的小舟医生
    您的案例《我对妄想的几个特点的理解》 经同行评议,被丁香园临床病例数据库收录。
收录时间 2025年5月20日
长按识别二维码
查看病例
发布于 2023-10-05 · 浏览 3447 · IP 陕西陕西
这个帖子发布于 1 年零 228 天前,其中的信息可能已发生改变或有所发展。
iconhut12315 已点赞

在我们《精神病学》第八版教材中,介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妄想症状的时候,提到了这样一段话:

绝大多数时候,妄想的荒谬性显而易见,但患者却坚信不疑。在疾病的初期,部分患者对自己的某些明显不合常理的想法也许还会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并受妄想的影响而做出某些反常的言行。另外,妄想的内容可与患者的生活经历、教育程度与文化背景有一定的联系。

今天,我就着这段话,结合一些病人的表现,谈一谈妄想的几个特点和它是如何发展的。

荒谬且坚信

我们经常会说,患者的妄想内容缺乏事实依据、可能十分荒谬,但患者对此坚信不疑,无法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说服患者。

举个例子,A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职员,他却认为同事和领导们都在背后给他使绊子,通过各种方式阻止他晋升,这是被害妄想的表现。

荒谬之处在于A是一个很普通的职员,别人阻止他晋升并无益处,特别是领导阻止他晋升。如果你去问他,同事和领导都在背地里做了哪些事情?他一方面可能一件事都讲不出来,另一方面可能讲出的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别人看来这根本不是有意坑他。但A对此很坚信,他不需要任何证据就能完全肯定自己的想法,因为他主观上就为同事们的所作所为带上了“恶意”。

2.与个人的文化背景有关

我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分享给大家。比如清代的一个患者B有了被害妄想,他的妄想内容就是有人给他的饭菜下毒,绝不会是觉得有人给他房间里安装了摄像头监视他,也绝不会觉得有人通过红外线等方式干扰他。因为在他的文化背景里,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

3.不可分享


这里的意思是,“你的妄想、我的妄想,大家不一样”,因为妄想内容是跟每一个人自身利益切身相关的,但它又是凭空产生的,所以无法共享和分享。比如说钟情妄想,A觉得B喜欢自己,B的各种正常举动都是对自己示爱。如果C对A说,B就是喜欢你。C有什么依据呢?C觉得B的正常举动有问题?即使这样,C为什么给B的行为凭空附加的含义是“喜欢A”?难道说,C不仅误解了B的正常行为(B的行为有额外意图),还凭空赋予了这些行为以利害关系(即B的行为意在喜欢A)?可以思考一下,这两者同时存在的概率......

再举一个例子。比如A感觉到有人用脑电波给他传递消息,内容是XXXX。B说我也感觉到了,我收到的消息也是XXXX。A的脑电波消息本来就是不存在的,B如何感觉到?要么是他俩同时产生的妄想,但两者的妄想内容如何做到一致呢?做不到——除非脑电波消息真的存在。

4. 妄想的发展

妄想不是某一天突然产生、十分坚信的。而是逐渐形成的。比如说被害妄想,起初患者可能会感觉稍稍怪异,往“人性本恶”之类的方向想了一下,但又会觉得不至于那么恶。渐渐地,他经历了更多的事情,想“恶”的次数多了,他自己也会怀疑,随着越来越多的感觉出现,他会越来越坚信,最终形成妄想。

我最近在病房里管的一个患者就是这样的。她刚开始起病的时候,觉得有个别同事对她不友好,同时她感觉到了身体有一些不舒服,她推测是不是同事给自己使了什么手段。随后又觉得不至于,自己与同事的关系没到如此地步。加之自己的不舒服也好了,所以又不怀疑担心了。可是后来又反复出现身体不舒服,自己有时吃饭、喝水时觉得味道有些奇怪,连带身体不舒服,于是又开始想他们是不是使了什么手段。越来越多的经历和推测,让她已经开始相信同事们就是对她不好,所以经常换工作。工作时工服从不脱下,因为害怕脱下了同事们趁她不备就会搞小动作。后来发展到即使在家里有不舒服,喝的水味道可能有点不对,就会觉得家人是不是也给自己下药了。

精神疾病 (63)

最后编辑于 2023-10-05 · 浏览 3447

全部讨论0

默认最新
avatar
20
分享帖子
share-weibo分享到微博
share-weibo分享到微信
认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