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预告:大脑的时空探秘—神领意会专栏×SATOL·科学Talk | 第54期
为进一步普及疾病认知,传播科技创新力量与生命健康希望,科学Talk将围绕疾病领域增设系列专栏,邀请临床专家与科研工作者针对具象疾病就前沿讯息、临床需求与痛点、最新科研进展、交叉技术创新与应用,持续展开分享、探讨科技与临床的融合应用。
『神领意会』专栏简介:
本专栏由SATOL·科学Talk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童璐莎教授共同发起。
脑科学和医学是探究人类行为与思想的终极意义的钥匙,也是人类征服和控制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焦虑抑郁等疾病的利器。神领意会专场Talk就是针对这一人类科学的终极疆域进行探索和展示。
首期『神领意会』——大脑的时空探秘: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性痴呆症逐渐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有超1000万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数量居全球之首,平均每3秒钟,就有1例确诊。早期诊断和干预被认为是治疗脑退行性疾病的关键。近年我国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能逐渐窥及这些疾病的发展规律,并有机会探寻控制和治愈疾病的综合方案。
- 血液标志物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技术之一目前进展如何?在治疗方面,病程矫正药物的研究进展又如何?
- 人工智能怎样赋能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 通过功能磁共振无创技术研究人脑功能并精确定位异常脑活动,指导神经调控治疗的技术解析与优势在哪里?
本期三位嘉宾将为大家解答。


点击图片预约直播

01

郭起浩,神经病学博士、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卫健委核心高级认知障碍诊疗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认知障碍疾病专委会委员、中国心理协会神经心理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老年医学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迄今在SCI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9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230多篇。出版专著4本、参与编写15本。
内容摘要
1.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的新进展,尤其是血液标志物的进展。
2.介绍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进展,尤其是病程矫正药物的研究进展。
3.介绍六院老年科阿尔茨海默病研究平台的工作成果。
02

雷柏英,国家级青年人才入选者,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 (孔雀计划)、深圳市高层次后备级人才,深圳市孔雀团队核心成员等,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和法国计算和自动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和访问。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图像处理和人工智能。在IEEE TMI、IEEE TNNLS、Medical Image Analysis 以第一/通讯作者 (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00多篇。谷歌学术总引用超7000次,H指数4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1项,面上2项等项目20余项(含国家级7项)。现任IEEE TNNLS、IEEE TCYB、IEEE TMI、Medical Image Analysis、IEEE JBHI 等10种SCI期刊编委。IEEE高级会员,IEEE Bio Imaging Signal Processing (BISP)Technical Committee (TC)技术委员会委员,Biomedical Imaging and Image Processing (BIIP) TC技术委员会委员,医学图像顶级学术会议MICCAI2021-2023领域主席。IEEE Guangzhou Section, Women in Engineering Affinity Group 主席,人工智能A类会议AAAI、IJCAI程序委员会委员;中国图象图形学会(CSIG),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AAI)高级会员。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深圳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0-2022),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2021),获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全国共40人),CSIG石青云女科学家奖。
内容摘要
1.人工智能赋能AD(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
2.人工智能赋能MCI(轻度认知障碍)早期诊断
3.人工智能赋能PD(帕金森氏病)早期诊断
03

臧玉峰,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认知与脑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认知科学学会认知与脑调控分会主任委员。1984年于河北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 1991年于天津医学院获神经外科硕士学位(导师薛庆澄教授),2002年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获精神医学博士学位(导师王玉凤教授),曾经从事临床神经外科工作14年。攻读博士期间开始从事ADHD脑功能影像与脑认知研究。之后曾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1年在杭州师范大学工作至今。与同事们提出“局部一致性”和“低频振幅”等方法,带领团队开发了REST、DPARSF、REST-GCA、RESTplus等软件。合作发表论文约200多篇,被引用约38,000次,有5篇主要作者论文被引用1685-3160次(谷歌学术)。2014到2022年连续9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017、2018年入选Clarivate 高被引学者。2023年入选“Research.com”世界顶级科学家(神经科学)。共同领导多个国际多中心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合作研究。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计算方法及其在精准定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ADHD的应用研究。
邮箱:zangyf@hznu.edu.cn.
内容摘要
功能磁共振无创,兼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技术比较普及(多数县级医院),费用较低,是目前研究人脑功能最常用的手段,既可以研究人脑的认知功能,又可以对异常脑活动及其环路进行精准定位,并引导精准定位神经调控治疗,包括深部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经颅超声刺激、神经反馈治疗、脑机接口等。
专栏发起人及特邀主持嘉宾

童璐莎 教授
- 浙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
- 国家脑防委出血性卒中专委会委员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青年委员
- 中国卒中学会青理会理事
- 中国卒中学会脑血管病高危人群管理分会委员
- 浙江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秘书
- 浙江省卒中学会青理会副理事长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临床科研项目3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
- 主编《协和听课笔记——诊断学》一书,参编Springer出版的英文专著两本
- Stroke & Vascular Neurology杂志编审委
最后编辑于 2023-08-02 · 浏览 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