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治疗眩晕的经验中药效方(肝脾失和,痰湿上扰)
直接公布经验处方如下: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太子参6克,甘草5克,天麻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葛根10克,大枣10克。
中医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导致眩晕的原因很多。但“最为常见,本方由小柴胡汤和天麻半夏白术汤和泽泻汤加味而成。具有“健脾祛湿,化痰息风”的功效。笔者临床使用此方治疗眩晕症,效果良好。
病机分析:脾虚则生痰,痰湿困脾,清阳不升,头部失养,或痰随气动,痰气上逆,引动肝风,皆可导致眩晕,故本病的治疗从化痰入手,兼以平肝息风。方解:本方由小柴胡汤和半夏天麻白术汤和泽泻汤加味而成。“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脾虚生痰日久,必致少阳三焦水道不通,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疏通少阳三焦水道。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取法二陈汤,健脾祛湿。泽泻淡渗利湿,给痰湿以出路。此乃分消走泄之法。痰气上逆,引动肝风,肝开窍于目,故目眩,故以天麻平肝熄风。痰湿困脾,以致脾之清阳不升,头部失养,故头晕。葛根轻扬发散,上行头面,《本草经疏》云其“发散而升,风药之性也”,于头面疾患,实者可散邪,虚者可“升发脾胃清阳之气”(《本草正义》)以充养头面。
按:眩晕一般人认为是小病,但如治疗不及时,日久肝风夹痰入络,可导致中风、面瘫,值得引起重视。
最后编辑于 2023-06-24 · 浏览 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