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挂Pubpeer一定就是学术造假吗?
前段时间作为编辑处理某个杂志的稿件,结果过了两天就收到编辑部的邮件说是论文作者在pubpeer中有两篇问题文章,因此建议拒稿不录用。
相当于在pubpeer上被挂的作者,在这个杂志上也属于进了黑名单。
这也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的认知,原本我也只把pubpeer当作一个交流平台。
PubPeer网站建立于2012年,它是一个鼓励科研人员匿名对已发表的论文进行评论的网站,相当于一个科学论坛。只要拥有PubPeer的账号,都可以对已发表过的论文进行评论,评论内容可以是批评、质疑、改进建议等。不过,为了最大限度的使评论内容可靠,注册PubPeer账号的前提条件是要有论文曾被PubMed期刊资料库收录。

有报道表明,PubPeer打假团队在PubPeer网站上评论存在学术造假嫌疑的论文已多达数十万篇,平均每年曝光1万余篇,中国、美国、日本、伊朗、印度是曝光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绝大部分论文来自生命科学领域!
Pubpeer的存在对于科研学术圈的净化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Pubpeer昨机制是匿名评论,缺乏有效监督,很难回避存在利益冲突的恶意评论者,Pubpeer极易被用于打击报复的工具。被Pubpeer质疑的大部分论文确实出现了论文买卖、恶意造假的行为,该部分学术不端的论文也理应受到处理,但是确实还存在部分论文的错误是由于作者的失误造成的,尤其是生命科学领域的论文图片数据较多容易造成错误且肉眼难以分辨,估计相关领域的任何科研工作者也很难100%保证自己不能出现失误,但一旦出现失误,这部分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极易对科研工作者和科研团队造成不良的影响。
个人认为,如果是作者的失误造成,应该及时与杂志社沟通发表勘误,以免有更大的误会产生。广大作者在文章发表前也尽量做好文稿的校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