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和平辨治失眠经验
作者 / 孟彪 高立珍 十堰市中医医院
失眠,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轻者入睡困难,时寐时醒,重则辗转反侧,彻夜不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失眠发生率为45.4%,严重的失眠可使人体糖耐量异常,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能力低下,并加重原有疾病或诱发其他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发作,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赵和平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载,治疗失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辨治失眠多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有效对药,能明显提高疗效,现将其部分辨治失眠经验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赵老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比较复杂,涉及到多个脏腑,《景岳全书》云:“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之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对本病的概括最为恰当。赵老师认为,本病常虚实夹杂,虚主要表现在心脾血虚或肝肾阴虚,实主要表现在痰、热和瘀血。
2 辨证论治:
1.疏肝解郁安神法:肝主藏血,为将军之官,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或暴怒伤肝,或思虑过度,皆可致肝郁气滞,失于疏泄,日久则耗伤肝血,肝血耗伤,则心血不足而发不寐。此证多见于脑力劳动者。症见:入睡困难,甚则彻夜不寐,胁肋胀痛,走窜不定,胸脘胀满,喜叹息,得嗳气或矢气则舒,食少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安神定志。赵老师常以逍遥散加减治疗,方药:白芍30g,当归15g,柴胡10g,白术15g,茯苓10g,甘草6g,薄荷6g。若不寐较重,彻夜难眠者,加合欢皮30g,夜交藤60g,生龙牡各30g,以安神定志;胁痛甚者,加合欢皮30g,佛手15g,以增强理气止痛之功;肝气犯胃,嗳气频作者,加旋覆花10g,代赭石、芦根、枇杷叶各30g,以和胃降逆;善太息者加合欢皮、百合各30g,以疏肝解郁;舌红喜怒者加牡丹皮、栀子各10g,以清肝泻火。
2.清热化痰安神法:《景岳全书·不寐》云:“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据临床所见,素体偏胖或体内素有蕴热者,日久多可见痰火内扰,心神不安而致不寐。症见:不寐,心烦易怒,胸脘痞闷,嗳气呕恶,头重头昏,口苦,咽干,目眩,舌质红,苔黄白腻,脉滑数或弦滑。治宜清热化痰,和中安神。方用三仁温胆汤(陈皮10g,法半夏15g,茯苓30g,炙甘草6g,枳壳10g,竹茹10g,杏仁10g,白豆蔻10g,薏苡仁30g,厚朴10g,竹叶15g,通草10g,滑石30g)加减。湿胜者加藿香10g,茵陈30g;痰浊甚者加石菖蒲、远志各15g;热甚者加黄芩15g,蒲公英30g;呕恶甚者加苏叶10g,黄连6g;头晕、头痛者加土茯苓40g,白僵蚕10g;彻夜难眠者加延胡索、炒酸枣仁各30g;饮食停滞,嗳腐吞酸,消化不良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鸡矢藤各30g;兼大便不爽者,酌加羊蹄根10g。
常用对药:
1.酸枣仁配延胡索:酸枣仁味甘、酸,性平,入肝、胆、心经,有养心益肝,安神定志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酸枣仁主要含有酸枣仁皂苷和黄酮类化学成分,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入心、肝、脾经,擅长行气活血,止痛安神。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具有镇静、催眠作用。两药相伍,镇静催眠作用明显加强,尤其对于各种疼痛引起的失眠效果更佳。其常用量为酸枣仁、延胡索各30g。
2.半夏配夏枯草: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入脾胃、肺经,体滑而性燥,既能燥湿化痰,又能镇静安神;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入肝、胆经,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郁结。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半夏配夏枯草,可把卫气从阳分引入阴分,阴阳协调,则失眠可愈。其常用量为半夏、夏枯草各15g。
3.合欢皮配夜交藤:合欢皮味甘性平,入心肝经,《神农本草经》言其“主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因其能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而得合欢之名。本品长于安神解郁,常用于忧郁忿怒,虚烦不寐等症。夜交藤味甘,性平,归心、肝经,能养血安神,祛风通络。《本草正义》谓其“能引阳入阴”。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镇静催眠作用。两药相配,相辅相成,共奏理气活血、养血安神之功。赵老师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或血虚引起的失眠多梦、心神不宁、头目眩晕等症,其用量为合欢皮15~30g,夜交藤30~40g。 微信搜索关注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4.石菖蒲配郁金: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入心、胃经。本品气味芳香,既能祛痰化浊,又善开窍宁神。《重庆堂随笔》云:“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郁金味辛苦性寒,入肝、心、肺经,既能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又能入血分活血止痛,二药相伍,一温一寒,共奏行气化痰,开窍安神之效。其常用量为石菖蒲、郁金各10~15g。
5.生龙骨配生牡蛎:龙骨味甘,性微寒,入心、肝二经,《本草纲目》谓其“逐邪气,安心神,止夜梦鬼交,虚而多梦纷纭。”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龙骨具一定的镇静作用。牡蛎味咸,性微寒,入肝、肾二经,长于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本品有镇静作用。二者相伍,可潜阳敛阴,安肾宁心。对于虚阳上浮及肝阳上亢所致的失眠多梦尤为合适。其常用量为生龙骨、生牡蛎各30g。赵老师认为,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除口服中药外,还需戒烟限酒,避免熬夜,克服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精神舒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等,如此方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微信搜索关注且亭读医笔记公众号了解更多中医秘验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摘自《河南中医》2016年第12期第2071-2073页。
最后编辑于 2023-02-05 · 浏览 1516